以盐城市劳动模范徐银贵“领衔”的盐都区法院秦南人民法庭,2015年收案917件,审结887件,调解438件,调解率达50.6%,三名审判员人均结案近300件,上诉10件,无一发改,名列全院审判质效之最。年底他们从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捧回集体三等功的奖匾。

  “这个法庭之所以能够持续在争先的路上迅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始终保持一种永不懈怠的精气神。”盐都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标如是说。

  庭长激情满格

  徐银贵,作为一庭之长恰似一团“火”,整天充满着神圣的战斗,下列数据是他的成绩单:2015年收案324件,办结292件,调解率达47%,无发改、无信访、无投诉,是全院所有职能庭长无人比拟的。2016年1-4月份,收案180余件,结案110余件,无一上诉。

  “实干出业绩,实干是最好的领导方法。”这是徐银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在担任法庭庭长期间,几乎未休一天假,常年出满勤,经他审理办结的案件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司法产品”。

  徐银贵是本庭干警心目中的偶像,干警们说,他像“老黄马”一样敬业乐业,吃苦耐劳;像“孺子牛”知难而上,勇于担当;像“拓荒牛”一样开拓进取,追求卓越。2015年8月17日,辖区中兴街道办事处门前群情激昂,39名农民工强烈要求砖瓦厂发放拖欠工资。“徐庭长,农民工讨薪场面难控,请速来'救援'。”接电后,徐银贵立即赶到现场。

  徐银贵在与农民工对话时,发现人群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的农民工情绪相当火爆。“农民兄弟们,请大家安静,你们的合理诉求应当得到支持!”

  “现场立案。”剑拔弩张的气氛嘎然而至。随后徐银贵组织干警依法对厂里的砖制品进行保全,向企业主释明其拒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并积极与政府沟通召开联席会议,一个昼夜没合眼,最终促成企业主与39名农民工达成付款协议,并在三天后将20余万元支付到位。农民工拿到辛辛苦苦得来的血汗钱,个个脸上溢满了泪花,齐声感谢徐银贵心里想着农民工,是个司法为民的好法官。

  为民排忧解难徐银贵从不言难,每每遇到百姓所急,他常常是满腔热情、披星戴月、乐此不疲,仅2015年处理医患、提供劳务者受害、工程建筑纠纷20余起,都以娴熟的调解技艺将棘手的纠纷化解在基层,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片赞誉。

  助手干劲十足

  卢建娅,是盐都区法院全院公开竞争上岗的庭长助理。这位女法官是从秦南人民法庭起步的,尔后历经综合部门、执行局等多岗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长足进步并得到一致认可。今年3月再次回到“娘家”履职,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卢建娅担任庭长助理1个月,独自化解土地流转、建设工程等疑难复杂案件4件,件件案结事了。

  据该庭庭长介绍,卢建娅到庭的第三天上午接到本地某企业负责人的电话,苏南一企业拖欠货款30多万元迟迟不还,对方仅提供一个银行账号,但账上无钱,请求援助!她毫不迟疑带着书记员踏上了路程,抵达目的地后,她立即赶往房产、车管部门现场查询。当得知这家企业的房产已抵押于另一家银行,且开了一个账户,卢建娅灵机一动,随即对这家银行实施查封。不愿露面的企业负责人出现了,当即表态欠款一次性付清,帮助本地企业解决了索款之累。

  陈付春,是一名90后的年轻法官,2015年10月调任秦南人民法庭任助理审判员,他以“师傅”徐银贵为榜样,勇于在化解纷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2015年11月,陈付春接手一起的涉农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是叔嫂关系,因大哥去世家里没了劳动力,嫂子将自家土地转给二叔种植,但随着儿子成年,国家政策的调整,嫂子欲想要回土地,双方争执不下,一纸诉状放送到了法庭。陈付春运用法庭独创的调解“五步法”,三次蹲到村头,经过三次细心调解,最终促成叔嫂言和,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

  陈付春由此一发不可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能判会调的“多面手”,2015年第四季度,他处理案件157件,调解率达47.95%,无错案,无发改,创个人执法新高。

  品牌“窗口”雪亮

  “韦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是秦南人民法庭联系群众的一个品牌窗口,这个工作室似明灯常年保持雪亮。

  采访中,我们见到了韦定和“韦爹”,他依旧精神矍铄,

  法庭内勤告诉说,近三年韦定和帮助法庭化解纠纷逾千件,收到群众的感谢信数百封。2013年7月,秦南镇的孙老汉拿出积攒多年的10万元为儿子买婚房,并以儿媳张某名义存入银行。没想到,准儿媳在结婚前却提出要与儿子“吹灯”。孙老汉急了,不少热心人劝孙老汉不妨找找“韦爹”,兴许有转机。孙老汉来法庭找到了韦定和。“这事由我帮你处理。”孙老汉忐忑不安的心放下了。第二天,韦定和来到张家,开门见山地说:“你家的做法不妥,于法于理于情都说不过去,你女儿还得嫁人,不成亲家,不必成仇家!”韦定和的一席话化解了彼此间的恩怨,张某父母当即表态如数返还孙老汉10万元。孙老汉如数收款后逢人便说:“多亏韦老爹,要不然日子真的不知怎么过了。”

  2016年春节前,尚庄镇某开发商因资金断裂,113名农民工因讨要工资无果齐向镇政府“施压”,韦定和与秦南法庭的同志一起“奋战”了三天三夜,最终出具调解书113份,将128万工资发放到农民手中。法庭的同志对韦定和说:“韦爹,您近70岁的人了,不分白天黑夜地跟着我们干,心里真的感到不舍。”“这话讲到哪里去了,我们天天在一个锅里摸勺子,看着你们忙我闲得住吗”。

  韦定和工作室成立三年多,他的足迹遍布辖区30余个村(居)和社区,先后参加现场咨询活动39场次,协助法官巡回化解各类纠纷300余起,给辖区百姓送去了温馨与光明。

  “法庭干警不把我当外人,我把法庭当家看,基层民事纠纷多,解调的是案件,调顺的是民心,调好的是执政基础,我愿意为法庭化解纷争奉献余力。”这是韦定和内心发出的肺腑之言。

  集聚正能量,在争先路上迅跑,秦南人民法庭的所为乃时代所需,值得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