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女子想贷300万“呆账”反被骗7万元

  他本是一起诈骗案中的受害者,但上线失联后,他索性自己做庄家继续行骗,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名女子先后8次向他汇款,被骗金额共计75600元。近日,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审结这起诈骗案,被告人贾某某被判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想做生意无资金 动起“呆账”歪脑筋

  80后周女士想在无锡做生意,但一直苦恼于没有启动资金。2014年7月底的一天,周女士在聊天软件陌陌上的一个金融群里看到了一条留言,声称可以帮忙做“呆账”,只要提供相应证件,就能帮忙申请贷款,名义上负债300万,实际到手的贷款金额是210万。

  周女士曾经听说过“呆账”,在她看来,如果真有银行内部人员办理这种贷款,她暂时不用还本金和利息,可以若干年后再考虑还钱,那么拿到这笔钱去做生意将是极好的。于是很快将对方贾某某加为好友。

  周女士还是有戒备心的,她向贾某某确认是否有前期费用,贾某某肯定地回复说没有。贾某某通知周女士,将相关证件和个人信用报告邮寄给他,他们会把她包装成一个企业家,大约一个月贷款就能批下来。周女士随后将相关材料寄给了贾某某。

  几天后,贾某某给周女士打电话,说她的审核已经通过了,由于贷款的银行卡是在珠海办理的,需要周女士提供一张珠海本地的电话卡,所以需要交200元的电话卡办理费用。周女士马上通过支付宝转了200元给贾某某。

  几分钟后,贾某某又让周女士交1500元材料费,周女士提出质疑,贾某某就表示他能帮她贴1000元,但要求周女士支付500元,周女士觉得贾某某还帮自己垫钱已经很不错了,于是同意又汇了500元。

  发现上当受骗转而自己开始行骗

  实际上,贾某某一开始只是个负责发广告的下线,他本人对“呆账”一事深信不疑,自己也想申请。在跟周女士联系之前,贾某某已经按照上线的要求,将10600元所谓的“包装费”汇到了上线指定账户。

  也就是当天,贾某某收到了周女士发来的700元钱。贾某某就跟上线汇报,周女士也要申请办理,上线立刻表示,也要收取周女士10600元,一分也不少,否则不予进行资料审核。贾某某心想,这么大一笔钱,周女士肯定不会给,当天就没有再联系周女士。

  第二天,贾某某想再跟上线联系时,发现对方手机已经关机,陌陌也被拉黑,贾某某明白,自己被骗了。

  贾某某身上只有周女士汇给他的几百元钱,贾某某心想,既然上线能骗到自己,那么索性自己继续从周女士那里骗钱好了。

  编造千奇百怪的借口索要汇款

  从2014年8月开始,贾某某开始编造各种借口让周女士汇钱给他:贷款审批进行到关键步骤,需要请客送礼,周女士先后多次汇款将近5万元;借口自己和他人打架斗殴,如果不私了将会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一旦入狱贷款的事情肯定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于是周女士汇给他“私了费”17000元;借口说自己还有一个非婚生子的孩子抱养给了别人,需要花钱赎回来,周女士又汇了5900元;上家也打架了需要钱把人保释出来,周女士一边说自己没钱了走投无路了,一边又去汇了5000元……

  据被害人周女士自己回忆,有一个月她几乎每天都要汇钱给贾某某,对方的理由千奇百怪,她每次都安慰自己,如果不汇款,贷款就批不下来,那么前期投入的钱就打水漂了,这是最后一次汇钱了,一旦贷款批下来就好了。

  就这样,直到2015年3月,周女士感觉自己先后汇了很多钱给贾某某。贾某某原来承诺的一个月就能办理下来的贷款,大半年了都没办下来。周女士开始不太信任贾某某了,就让贾某某退钱给她,她不办理了。

  这时,贾某某还说贷款已到最后一步了,退了太可惜,让周女士再汇3000元钱,以便通过银行的审核。周女士于是又分四次共计汇了3000元给贾某某。此后,4月、5月、6月贾某某继续编造各类借口骗钱,周女士又汇了将近15000元。

  2015年6月4日,周女士报警。

  法官提醒:贷款须走正当途径

  对于受骗金额,周女士自己估计约有22万,但由于她的汇款途径多种多样,有些仅有口头陈述并没有证据,警方最终证实了8笔共计75600元的受骗事实。

  近日,北塘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贾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多次骗取他人财物,累计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责令其退赔被害人75600元。

  承办法官表示,本案中被害人对于贷款一事过于强求,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对被告人编造的各类牵强理由不加辨析,在产生怀疑后依然执迷不悟继续汇款,最终给自己造成了巨大损失。

  法官提醒,有贷款需求时,应该找正规金融机构,走合法途径申请,切忌一时糊涂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