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阵阵寒风的初冬,伴随着几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了苏北平原。这天上午,来龙镇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的,摊位一个接一个摆满了整条街,叫卖声、吵闹声此起彼伏。这时,地处集市中心的新建的来龙人民法庭,走进来一行人,其中一人颇有感触地说“这就对了,人民法庭就是要建在闹市区。”

同行的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院长陈茂告诉记者,说话的是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步健。宿迁是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宿豫区又是典型的农业区,辖区63万总人口中有90%以上在农村,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去年6月,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规定人民法庭不少于800平方米的规范化、规模化建设要求,宿豫法院3个人民法庭有两个没有达到省定标准,法院研定重新选址建设两个法庭。宿豫区委召开常委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法庭建设工作,将来龙、皂河两个法庭的建设纳入了市政总体规划。

宿豫法院当时考虑为区财政减轻压力,准备将法庭建在来龙工业区后面的一块空地上,这样虽然偏僻但却可减少一大笔拆迁费用。“这怎行”?许步健知情后,带着法院领导及区规划、建设、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亲自为法庭选址。“能行吗”?看着眼前这么热闹的来龙镇的闹市区,同行的各部门负责人心存疑虑,许步健认真地对大伙说:“法庭建在闹市区,一是表明区委法治宿豫的决心,二是体现便民利民的态度。至于资金问题由财政解决”。此后,许步健又多次带领区有关部门领导及法庭所在地的乡镇党委、政府部门负责人到来龙、皂河两镇法庭建设现场,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和配合法院搞好法庭建设。

由于来龙法庭新址正处于闹市区,10多户居民需要拆迁。为此,区委领导又专门召开办公会,并多次到现场勘察实际情况,为保证法庭建设如期进行,区委决定支付给群众的30余万元拆迁补偿费用由区政府买单。同时,法庭前期的相关规费也全部由区政府负担。

在来龙法庭紧张的建设中,因地处集市区,建筑材料无法运进,影响了工程进度。受区委书记的委托,区长王柏生等赶到现场,要求城管、规划部门会同来龙镇党委、政府领导立即解决这个问题,为法庭建设工程疏通了一条进出道路。今年2月,皂河法庭准备购置法庭后面开发商所建的房屋作为法庭生活区,但双方出价差距很大,最后在区委领导出面协调下,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对宿豫法庭的建设,法院的发展,区委领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访中,院长陈茂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说,全区近年来百业待兴,财力十分紧缺,区委却义无反顾地支持并帮助法院新建了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新审判办公大楼;完成了法院局域网建设,实现全省三级联网;建立了审判大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人民法庭电子签章系统等,法院的物资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闹市中的来龙人民法庭格外醒目。记者走进法庭,法官与书记员们有开庭的、有调解的、有写法律文书的,大伙忙忙碌碌。谈到法庭建设的话题,法官助理王晓玲的心里暖融融的:“法庭就是要建在闹市区”一直激励着自己办好每一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