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法院被最高院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示范法院
作者:张宽明 发布时间:2011-11-22 浏览次数:26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的苏州是智慧的天堂:90%以上产品与全球先进技术同步、近50%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是新兴产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50%、发明专利4年增5倍。
智慧天堂,必定有一支推动、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力量!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苏州虎丘区法院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
作为全国的示范法院,虎丘发挥了哪些示范作用?11月17日,记者走访了这个法院。
“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上做示范。”院长王燕仓告诉记者,2009年6月,虎丘法院获得知识产权管辖权。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受理的第一起案件便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番茄花园”软件盗版案。年轻的法官们从十几本厚厚的卷宗和品目繁多的电子证据中理清案情,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对“番茄花园”案做出宣判,对5个侵权人分判处2年至3年6个月有期徒刑,罚金一千余万元,没收违法所得近三百万元。该案宣判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商业软件联盟发表意见称,该案是“中国第一起规模打击网络软件盗版行为的成功刑事案例,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保护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上做示范。”据王燕仓介绍,苏州高新(虎丘)区是著名的传统工艺之乡,辖区内的镇湖苏绣、东渚玉雕和缂丝等传统工艺在国内外闻名遐迩。以镇湖街道为例,其2万多人口中就有8000多名绣娘,2010年相关产值超过10亿。虎丘法院敏锐地意识到知识产权不仅要服务于高新区技术,还要服务于传统工艺,助力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他们打出司法组合拳:确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工商、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关注知识产权纠纷动态;进入镇湖绣品街、东渚百匠街宣传典型案例,呼吁绣娘在创作之前先取得底稿作者授权;召开“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知识产权”研讨会,邀请专家教授会同绣娘共同把脉苏绣发展中的版权问题;协助镇湖刺绣协会成功申请镇湖刺绣集体商标与地理标识,申报外观专利近百项,有效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去年以来,该院实地走访传统工艺企业、商户30余家次,赠送法制宣传册300余份,进行法律培训120余人次,被从业者亲切地称之为“传统工艺的司法保护伞”。
“在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上做示范。”该院民三庭庭长揭志刚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10月,虎丘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69件,其中涉及诸如网吧、小超市等小微企业侵犯著作财产权、商标专用权纠纷的案件161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95.27%。“网吧、小超市等都是小型企业,背后关系着一批人的就业,但一个诉讼就可能企业倒闭。”揭志刚说,针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高发的情况,虎丘法院创建了一整套协调机制,使95%的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自2009年以来,虎丘法院服务小微企业200余家。“非常感谢虎丘法院的法官,现在我懂了,应该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是当地新概念网吧业主陈老板在经历三个知识产权诉讼后向记者发出的感慨。“法院做得很好,经常向我们发放司法建议。”在苏州市高新区文化市场管理站采访时,徐培明站长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虎丘法院发放的《关于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整体化解网吧版权纠纷的司法建议》。
“三审合一”也是虎丘的亮点。2009年,虎丘法院被确定为江苏首批“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基层法院。截至今年11月17日,该院审结的10个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判决后无一上诉。
在结束此次采访离开该院时,王燕仓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已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审与发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