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客服实施诈骗 得手十三万元获刑五年半
作者:金琦 徐敏 发布时间:2015-12-28 浏览次数:466
如今,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网络支付也日益频繁,当人们在支付中遇到问题时一般都会寻求官方客服的帮助,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瞅准这个机会实施诈骗犯罪。12月24日,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审结一起冒充客服进行诈骗的刑事案件,被告人童某因诈骗他人钱财合计1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责令退赔全部违法所得。
2015年1月,南通的李女士在使用支付宝时发现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她随即通过网络搜索支付宝客服电话,成功找到一个区号显示为浙江杭州的固定号码并拨打过去,电话接通后对方表示可以解决实名认证问题,但需要李女士提供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李女士没有多想,如实告知。不一会,李女士的手机上收到几条验证码信息,根据对方要求,李女士又将验证码提供给对方,结果银行卡一下子就支出了800元。“为什么我的钱被扣了?”李女士质问对方,“客服”淡定地表示这是实名认证过程中的必经程序,只要待会再去银行柜员机认证一下钱就会退回来,并且由于李女士现在的卡内余额不足500元,需要另行提供一张银行卡进行认证。李女士心想着不完成认证钱还退不回来,于是赶紧拿起另外一张银行卡赶到最近的一台银行柜员机继续操作。按照“客服”的一步步“提示”,李女士先后分5次将卡内的68000余元全部转入了对方所谓的认证账户。直到得知李女士确实已经没钱了,“客服”这才彻底挂断了电话,此时,李女士方才醒悟自己遭遇了骗局。
接到李女士报警后,南通市港闸公安分局迅速展开调查,并于2015年5月份成功在海南省将冒充客服实施诈骗的童某抓获。原来,为了实施诈骗,童某专门购买了两组浙江杭州的固定电话号码,并在网上各大网站的论坛大量发帖,使含有上述两组所谓支付宝客服号码的帖子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诱使受害人拨打,进而实施诈骗。据法院审理查明,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童某使用此类手法,冒充支付宝、苏宁易购、微信、铁友网等网站客服人员,在为受害人“办理”实名认证、退款、退票业务时,实施诈骗行为十一起,共计骗得人民币13万余元。
港闸法院审理认为,童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的支付宝等网站的客服电话,骗取他人钱财,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童某多次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酌情从重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该案承办法官周勇强提醒,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犯罪手法也层出不穷,广大群众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虚假信息,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透露给陌生人,更不要因为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威逼利诱而将钱财转至所谓的官方账户、安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