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正义不迟到-江苏响水法院速裁庭二三事
作者:薛海明 发布时间:2007-09-25 浏览次数:3057
吴承恩笔下美丽的灌江河畔,活跃着4名秉公执法、善做调解的法官,他们组成了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速裁庭。
法谚云“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速裁庭的法官们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响水县法院制定了《民商事案件速裁规程》,凡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商事案件均列入“速裁法庭”的审理范围。速裁案件一般10日内审结,不能审结的案件及时移转排期开庭审理。速裁法庭自成立以来,移转排期开庭的案件约占11.6%,其中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仅占1.3%。
快速度减轻慢诉累
速裁法庭自成立以来,审结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3.8天,最短的2小时即结案。家住南通市如东县的冯某,早上6点钟乘车赶到响水法院讨要欠款,到响水法院已近中午11时。快速立案后,立案庭立即把案件移送速裁法庭处理。承办法官当即驱车找到被告,并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前后只用不到1个小时,被告当场给付了欠款。以往该院一起案件从受理立案、开庭审理、申请执行,直到最后拿到执行款,从家中往返于法院一般要三四趟,一两月不能结的案件都有。为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该院实行立、审、执一体化,对案情简单、责任明确的案件,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推行速裁制度。自推行速裁制度以来,办案速度明显提高。拿到欠款的冯某激动地对法官说:“真的没想到这么快。”
小案件调出大和谐
速裁法庭结案以调解方式为主,法官通过耐心、细致的法律疏导,有效地解决当事人纷争。据统计,该庭案件调解撤诉率平均达95%以上,自动履行率在90%以上,上诉、申诉和上访率均为零。
真感情化解假印象
吉某说:“原来对法院的印象就像对以前衙门的印象一样,现在感觉像邻里长辈主持解决纠纷一样,而且合情合理合法,心服口服”。
家住响水县小尖镇的吉某与其父亲常年不和,两人经常为小事争吵,老父亲曾以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将儿子告上法庭。今年6月份,在麦收过程中,两父子再次发生口角,老父亲情急之下用铁锹将儿子打伤并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儿子向父亲提出了赔偿的请求。矛盾经镇派出所和村委会多次做调解工作仍无法解决。儿子吉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赔偿其各项损失计4200余元。速裁庭的法官用真情将这起“家务事”巧妙地化解。
为了妥善化解父子间多年的积怨,使双方尽释前嫌,重建和谐美好的家庭。
法官和村委会的同志分别和两父子谈话,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出发,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批评了儿子对老人的“斤斤计较”,不应该一时斗气和父亲较劲。又耐心地做老人的工作,让老人明白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打。在听了法官真诚的劝说后,老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会好好地和儿子相处,平心静气地安享晚年。
经过努力,僵持多年的父子关系得到了缓解,儿子紧紧地抱住父亲,当场表示撤诉,并说以后一定会好好孝敬父亲,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