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楼的月亮
作者:张艳玲 发布时间:2007-09-25 浏览次数:1972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综合楼每一层楼道的东、西两端都有一个伸出去的平台,那是大家休闲、娱乐、谈天说地的绝佳地点。我们的宿舍在十三楼的最东面,所以楼道东端的平台被戏称为我们的后花园。
研究生一年级刚开学不久便迎来了那年的中秋节。为了烘托气氛,我们在后花园上放了一个小方桌、几把椅子,宿舍四个人凑钱买了月饼、橙汁,然后邀请几个其他宿舍的姐妹坐在一起共度中秋。记忆中,那天的月亮不是很亮但是特别圆、特别大,似乎我再登几层楼便可以拥她入怀。
月饼不多。我们用刀子将每块月饼分成四个小块,每一小块上插一根牙签。我们小口地吃着月饼、喝着橙汁并爽朗地说笑着。楼下的操场上有人在放烟花,当那亮丽的光线在空中绚烂盛开的时候会传来女同学的尖叫声。
英子说,在学校真好、当学生真好,所以她打算以后到学校教书,一辈子待在学校里。我们便笑她安逸主义者,说既然学习了法律当然就应当去做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为维护公平正义作出努力。英子说,她到学校传播法治文明的种子做出的贡献会更大。看着英子,我们得出结论:瘦小的狂妄主义者!
一直都大大咧咧的梅子说:“我工作过,我知道因为法律意识的缺乏,很多人要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很难,所以,将来我要做律师,帮助弱势群体与那些坏家伙打官司。”
当我们问茗茗以后打算做什么的时候,她望着我们特别温柔地说:“找个老公把自己嫁掉。”这让我们大跌眼镜。这句话在后来三年的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当作攻击她的武器,用来说明她是多么没出息。
后来,隔壁宿舍的娜娜为我们唱了首《青藏高原》,那嘹亮的歌声从十三楼飞出,在校园里回荡,还引来了低层楼上男生的口哨声。夜渐渐凉了,月亮似乎在努力跨越我们所在的高楼,要隐到楼的那一边去。我们准备回屋睡觉了,此时,操场上响起了悠扬的笛声,是首《秋湖月夜》。一阵微风吹来,我伸出手臂,一把的清凉。
正所谓“明月易低人易散”,三年的时光很快从书本上滑过,当我们依然沉浸在考上研究生的喜悦中时,却要参加工作了。毕业时我们约定: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现在,英子在一个海滨的小城实现着她当老师的梦想;梅子在南方的一个都市做律师,过着摸打滚爬的日子;茗茗并没有很快把自己嫁掉,而是到上海的一家检察院工作了;我,则成了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又是金风荐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对于青春的记忆已经开始斑驳,但是那玫瑰般的脸庞、银铃般的笑声以及十三楼的月亮依然清晰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