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又名荷花,雅名芙蓉、芙蕖等,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

莲花生于泥水之中,其花叶却那么美丽高洁,引得历代墨客赞颂不已。她为什么会“出污泥而不染”呢?诗人只看到表面现象,并以之比喻人的高尚品质,却不知此花“不染”的就里。据说有一位外国植物学家发现了莲花自洁的秘密,说荷叶表面覆盖有一层极薄的“蜡晶体”,所以污物在上面呆不住,风吹而叶动,就将其抖落下去了,连胶水在上面也粘不住。

莲花因其叶具有蜡晶体而能“自洁”,叶之洁自然衬出花之美。可是世上之万物,不管活的死的,更多的是无法自洁的。有的东西新的时候尚能悦目,岁月的尘垢却会使之变得面目全非。人们只有经常洗澡和经常擦拭心爱的东西,才能保持人身和物体的清洁。如果有什么高性能的“外加”清洁办法,那该多么省事啊!

有一位叫巴特洛特的,受荷叶蜡晶体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可以除去建筑物表面污物颗粒的油漆,成了新型漆料专家。一家公司更绝,干脆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砖瓦及其他建筑材料。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学家的好奇心带来了一场小小的革命”。

人自身并没有从娘胎里带来“蜡晶体”,能够自然而然地“拒腐蚀,永不沾”,从而使人间变成人人皆君子、无处不温馨的桃花园或理想国。但我们可以把人类几千年形成的道德观念当成“思想蜡晶体”,但这个“材料”的性能、灵敏度和保险系数,却往往因人而异。它不是万应灵药,它也不能强制性地将丑恶变成美好。就说腐败分子吧,他们肚子里的仁义道德,也许比一般人还要多。既然人没有与生俱来的“蜡晶体”,那我们不妨造一种像“蜡晶建筑材料”那样的东西以之防护。其实这种“强制性清洁材料”也早就有了,就是法律和制度,只是我们还没有以之建造起完善的防护屏障而已。当到处耸立着这样的性能极好的无形屏障之时,丑恶的“微粒”也就很难附在人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