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向全党郑重提出“四个必须”和“八条规范”,集中展示了我们党在廉洁自律问题上的核心价值导向。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先锋旗帜下的每一分子如何严格执行这一基本道德标准?以史为鉴,对于立起“四梁八柱”大有教益。

  以廉为宝,无欲则刚。春秋时期,子罕担任宋国的司城,相当于当今的建设部长,手里握有不少工程项目。一个颇有钱财的商人某日突然造访,想献给他一块宝玉。子罕拒绝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其宝也。不若各有其宝。”一个“各有其宝”的推辞,让廉者保全操守,令送者心悦诚服。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每个共产党员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只讲私情不讲廉洁、只讲私情不讲原则,很易坠入万丈深渊。唯有面对物欲横流做到眼不花、手不伸、心不贪,就不会被“小意思”、“小红包”、“小人情”收买,更不会被各种巧里名目的“礼惠”所击倒,方能恪守操守活得坦然。

  以公为大,无坚不催。《礼记·礼运》中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代的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通常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献,称作“羡余”。可唐宪宗时的户部侍郎李绛却偏不进献。唐宪宗问起此事,李绛回答,户部管理的都是陛下的东西,何来“羡余”呢?以公家财物换取私恩,这种不廉之风我不愿随从。从这个史料中不难看出,分清公私界限,就能风吹不倒、沙打不迷、无坚不催、昂首做人办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穷山恶水期间,身患疾病不幸倒下,临“走”前他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种以公为大的风范成了兰考人民建设家园的精神财富。

  以奢为亡,无愧本色。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意志衰退,整天沉湎奢侈生活,不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灭亡。1940年,华侨陈嘉庚到重庆时,蒋介石设宴招待他花了800块银元。随后陈嘉庚来到延安,毛泽东请他吃饭仅有三个菜:豆角、西红柿和鸡汤。饭后,陈嘉庚无限感慨:“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他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这年的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是藏族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留下的遗产,是一名共产党员无愧本色的集中展现。

  以学为养,无悔人生。包拯人称“包青天”又被誉为“包学士”,他在要位任职期间,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总是不忘学习,以超强的决断能力与防腐胆识赢得了百姓的称道。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力倡党员干部要终身学习,通过不断修炼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革命人生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反腐防变的能力。事实证明,“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加强学习,才能学以养廉、学以立德,才能在有限的政治生涯中保持清正廉洁,做到公而忘私、一心为民。

  以史为鉴、借史为镜,为共产党员坚持“四个必须”“八条规范”标准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同时,可为其立起“四梁八柱”增添底气。借“他山之石”,乃培育浩然正气、树立公仆形象之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