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搭建服务群众大舞台
作者:费光明 发布时间:2015-11-06 浏览次数:2724
三年来,他们共办理案件2290件,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投诉,他们一共6人,平均年龄不到28岁,却多次荣获各项表彰,今年5月,他们被授予“淮安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他们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以“执法办案”为立足点,坚定理想,奉献青春,共同维护法槌下的公平正义,他们就是淮阴区法院渔沟法庭干警。
公正司法的“实践者”
“小案子彰显大品格,李庭长清正廉洁,公正司法,维护正义,值得称赞。”10月26日,刘某将印有“秉公办案、高效廉洁”字样的锦旗送至渔沟法庭副庭长李继先手中时,由衷地说道。
家住浙江的刘某是一起建筑合同案件的当事人。2014年,他承建了某公司厂房建设工程,工程竣工后,公司以厂房质量不过关为由,拒绝支付工程款,为此,刘某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
审理中,刘某担心被告是本地公司,自己又是外地人,法官办案会有所偏向,遂携带现金至法庭,请求多多关照。李继先严词拒绝,并为他释法说理,打消其心中的顾虑。李继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能够公正审理该案,他多次到施工现场调查取证,了解工程建设实际状况,由于该案涉及工程建设专业知识,他便利用下班、节假日时间,到市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并征求行业专家意见。最终,依法支持了刘某的诉讼请求。
收到判决书后,刘某感动不已,制作锦旗向法官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于是出现了上述的一幕。近年来,该庭共收到当事人感谢信3封,锦旗2面,拒收当事人礼金价值1.2万元,用公正司法维护着法官的荣誉。
矛盾纠纷的“灭火器”
农村纠纷无小事,对他们之间的问题如简单判决,不但不会化解矛盾,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渔沟法庭的干警对此深有体会。
“他无情,我就无义,如果再不给我说法,我就住到他家吃喝!”今年5月,辖区村民钱某将其姐夫王某告上法庭,在法院立案时,他叫嚷着。
原来,钱某在王某所开的木材加工厂打工,在施工过程中受伤,双方就赔偿未能达成一致。该案被分到渔沟法庭审判员陈海孝手中,为了能够化解矛盾,挽回亲情,他第一时间与当事人联系,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得知王某因买方多笔木材款未到付款期,暂时没有经济能力赔偿钱某损失,但钱某又急需费用用于治疗,为此,双方言语不和才闹出了矛盾。
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陈海孝法官没有就案办案,他主动与钱某的父母沟通,请他们协助法院做儿子钱某、女婿王某的思想工作,并希望双方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经过多次沟通交流,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分期赔偿钱某各项费用。这个“一石三鸟”的调解,既解决了钱某治疗费用问题,又缓解了王某的经济压力,更化解了兄弟间的亲情危机。
这只是该庭立足执法办案,有效化解矛盾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共调解、撤诉结案1529件,占比达66.8%,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司法为民的“新样本”
渔沟法庭位于淮阴西北部,下辖5个乡镇,面积49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2.6万余人。针对辖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快、涉案纠纷集中的特点,该庭积极开展“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活动,打造司法为民“新样本”。
“秸秆能不能烧、青蛙能不能抓、病猪能不能卖……” 一个个“接地气”的法律问题掷地有声的抛出。原来,该庭的法官正在为当地村居的干部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没想到不办理机动车强制保险会有这么重的后果,回去马上给我的手扶拖拉机买保险。”听完课后,村民孙大哥有些后怕地说。
法律宣讲只是“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活动的其中之一内容,该庭充分利用农村村支“两委”召开党群议事会这一平台,法官应邀参与其中,开展巡回审判、矛盾调处、培训人民调解员等,普及法律知识,拉近与群众距离。
“渔沟法庭法官走出法庭,走进村居,宣讲法律知识,发放法律书籍,现场解答疑惑,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让司法的阳光照进基层百姓的心中。”渔沟镇人大主席朱东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