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凭我的能力,在外面可以过的很好,谁知道事事都不如意!”想起三个月来的逃亡生活,17岁的小杨仍心有余悸。而面临着即将到来的29个月的有期徒刑,羁傲不驯的小杨再也没有以往的傲气。就在半年前,离家出走的小杨还认为自己的外出将是一个创富传奇的开始。

 

被父母瞧不起,离家出走立誓自食其力

 

小杨家住常州,父母系当地知名电子厂的老板,自幼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为父母生意较忙,小杨自小比较少受到父母的关注,很少和父母交流。只有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才会有父亲暴风骤雨般长时间的“谈话”。由此,小杨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很看不惯父母的做派。因为厌学贪玩,唐某初三辍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系白手起家,对自己的经历有强烈的自豪感,自然看不得儿子这等“坐吃山空”,便经常以“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在外面做生意了”、“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之类的话语“挖苦”小杨。小杨听了更是自暴自弃,越是沉溺与网游。20113月,在小杨父亲一次长时间的数落后,倔强的小杨愤然离家出走。当时,小杨暗自发誓,一定要活出个样子给父母看。

 

经济拮据难耐,彩票店里寻找奇迹

 

离家出走后的小杨现在常州做网管,后经同学介绍来到苏州在一家西餐厅打工,商定月工资2000元左右。4月份,小杨的母亲打听到儿子在苏州打工,便前往苏州劝归回家,唐某自觉这样回去没有脸面,便硬撑着不肯回家。唐某父母遂断绝了对唐某的经济支持,想以此逼迫唐某回家。本来在餐厅打工工资在苏州维持基本生活应是绰绰有余,但大手大脚惯了的小杨根本无法适应这样“节俭”的生活。在花800多元买了一双耐克鞋之后,小杨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上仅剩下300多元,而到发工资时间还至少有半个月。天真将小杨感觉“生活没有办法过了”,就将卡上所有的钱取出来,想着到彩票店碰碰运气。谁知这一碰运气不要紧,身上仅有的300多元钱如流水一般又花了出去。手里没有钱,小杨着急了。

 

打工没意思,他想到了偷钱去做生意

 

在餐厅打工不到一个月,小杨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加上小杨买彩票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要交房租、要吃饭、要交电话费……这些都让小杨有深深的危机感。“打工有什么意思,还是自己做生意来钱快!”小杨深信,凭借自己父母的基因,自己的做生意肯定能做的好。可是本钱又从哪里来?问父母拿是不可能了,自己已同他们断绝了关系。百般思量之下,小杨打起了餐厅的主意。餐厅每天营业到11点,有大量的现金存在柜台。于是小杨有事没事跟收银员套近乎,借机偷窥收银员打开保险柜的密码。一日下班后,小杨躲在餐厅厕所。待员工都离开且值班人睡着后,小杨偷偷出来将保险柜中的现金2.4万余元取出,仓皇出逃。因为以前旅游去过厦门而且那里离苏州又远,他就连夜做火车去了厦门。

 

做生意被骗,蜗居出租屋内被抓

 

到厦门后,小杨找了一间房子租下,准备用这2万多块钱做点生意。闲聊中,他认识了隔壁做山寨手机生意的大叔。在得知小杨有做生意的意向后,大叔自称厦门山寨手机市场很好,愿意与其合作。失落的小杨像抓到了救命稻草,随即同意拿出15000元入股。孰知,这位大叔拿到钱后便杳无音信,小杨得知自己受骗但又不敢报警。因怕被抓,小杨也不敢外出找工作,只能天天蜗居在家中。直到7月份,警方在一次检查中将小杨抓获。据小杨交代,这期间他想到过自首,但想到父母那“鄙夷”的眼神,小杨又打消的自首的念头。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公私财物,现金合计人民币24555元,数额巨大,已构成盗窃罪。鉴于小杨系未成年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当庭自愿认罪,遂从轻、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同时全数退赔尚未追缴的赃款。

 

在看守所中,小杨向父母先后写了三封信,深深忏悔自己的行为。而在法院宣判的那一刻,小杨的母亲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如果不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不是教育方式的失当,或许不会有这样一个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