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谈
作者:监察室 发布时间:2007-07-31 浏览次数:2891
常言道:“有得必有失”,此话很有哲理。
一个人在事业上如果能取得很大成就,那他在其它方面可能就会失去不少,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象宋鱼水、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都是如此。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不恋小家庭的安乐,不贪图荣华富贵,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了许多个人所得,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境界。他们的“得”是什么?是人民的尊重,是流芳百世的英名。他们的“失”是什么?是个人舒适、安逸的生活,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当今社会也有与他们恰恰相反的人,如成克杰、胡长清和慕马之流,他们在位时大肆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以权谋私,生活腐败,他们的“得”是什么?是一时的荣华富贵、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旦他们丑行败露,“失”去的是什么呢?是做人的尊严,人民的信任。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无不应证了“有所得必有所失”的哲言。
人不可能一辈子当官,一辈子掌权,此所谓“做官一时,为人一辈子”。做官为人千万不能当权一时,为己谋利一日。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人,也许在位时会得到很多,而一旦权力丧失,一切皆“归零”。有言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人生是短暂的。谁不想过一个美好的生活,这就要看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正确的把握。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位时都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胡锦涛同志所讲:领导干部“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里的“得”就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不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一方;时刻明了掌权之时,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标准;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这样你的“得”便是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的拥护。反之,掌权之时一心为自己着想,拿手中的权力与金钱、美色作交易,这样的“得”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唾弃,实际上是实实在在的“失”。
“有所得必有所失”,愿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记住这句格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