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外套伪装自己 骗财骗物只为博彩
作者:赵向煜 潘志明 陆亮亮 发布时间:2011-11-08 浏览次数:322
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博彩欲望,假冒老板招摇过市,以开工厂、向客户送礼等幌子欺瞒众人,骗得财物十万余元。近日,吴江法院对涉案的沈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为了面子包装自己
沈某现年42岁,吴江本地人,虽说已到不惑之年,但对家庭、事业仍然毫无责任感,整日游手好闲。早在六、七年前,他也曾努力发奋过,到处跑活接做铜字生意,但由于生意实在不景气,最后不了了之。这之后,沈某与妻子离了婚,女儿丢给自己的父母照看,成天游荡在外。
做了“自由职业者”的沈某为了来钱容易,逐渐迷上了买彩票并当成一份“事业”坚持。每期彩票沈某几乎都不落下,每次买券动辄几百上千元。虽然诚心但运气实在差点,中的只有几十或几百元的小奖。
沈某经常分散在多个彩票亭买彩票搏运气,因为买的次数多了,和彩票亭的老板们变得熟络起来。老板们见沈某总是出手阔绰,就对他的身份很好奇。为了保住面子,沈某谎称自己是开厂的,新造的厂房就在某某电子厂对面,并且即将开业。沈某对遇着的人都这么自称,因为他的出手、谈吐使得与他接触的人都深信不疑。
义字当头强摆阔气
自称老板的沈某时常在某咖啡店喝喝茶,偶尔也会去咖啡店边一家杂货店里买买香烟。慢慢地,沈某也会与老板娘唠唠嗑,他还是用那一套伎俩骗人。老板娘信了,有时还会赊几包香烟给沈某,并且委托沈某介绍几个亲戚到其新厂上班。
2010年过年前,沈某的朋友来找其请客吃饭,沈某夸口:“钱没有的,香烟我来。”于是,沈某找到老板娘,称新厂要联络客户,需要进点香烟来送,帐先赊着。几日后,朋友如约而至,沈某开着车去取香烟,算算人头有20、30个,一下就取了15条硬壳中华、12条软壳中华。车到半路,朋友来电话说大概有50个人,沈某折返杂货店,又拿了17条硬壳中华、6条软壳中华。潇洒过后,沈某按人手一条的分配比例将这么多香烟全都分发了。
聚会过后第二日,沈某又来到杂货店,以还要送客户、父亲出院需送礼等理由骗了数条中华香烟,骗来的香烟又被其充阔气送了朋友。
借钱赊帐又骗车子
因为中奖的几率实在很低,沈某常常入不敷出,所以需要大量的现金来买彩票。利用杂货店老板娘对他百分百的信任,沈某又开口问其借钱。沈某说要去杭州请客接生意,但身边周转不灵,想借个2、3万元。老板娘二话没说,立刻拿出了店里的仅有的现金和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后来,沈某又以家人生病住院了急需现金、厂里进货还缺钱等措辞借钱,老板娘当时身边没钱还特意去借了钱凑给沈某,而沈某则把骗来的这几万元钱全都贡献在了彩票事业上。
除了“借钱”,沈某还“借车”。为了和朋友碰头方便,沈某问人租了一辆车子,预付了1000元押金,讲明过几天就还。几日后,车主向沈某要车,沈某称自己在外地,车子还有用处,所以要再借些日子。其实,沈某正要去福建办事,苦于没钱就以7500元的价格把车子卖给了收二手车的人,并告诉人家车是别人欠钱抵押给他的。
沈某还用同样的手段“借”了多个彩票亭老板的钱。他们或因为要沈某介绍亲戚进厂工作,或认为沈某是个老板肯定能还上,于是,有的同意给沈某赊彩票钱,有的直接借钱给沈某。当然,他们也催沈某还钱,但沈某总以各种理由推脱。
破绽百出露了老底
对于借了钱的,沈某称厂里董事长不给报帐所以还不上;对于借了车的,沈某称车在外地无法归还;对于赊了彩票钱的,沈某要了他们的银行卡号说会打钱到帐但迟迟不见踪影;对于答应了要安排人到厂里工作的事,沈某则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
买彩票时沈某认识了没有工作的小丽,为了显摆自己假老板的身份,沈某承诺聘请小丽到厂里来当会计。因为连续被催落实工作的事,沈某告诉小丽,要和自己一起面试一批员工,地点就在他常去的咖啡店。好戏如期上演,蒙在鼓里的小丽还真以为自己的工作有了着落,那些来面试的人也一本正经地留下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此时只有沈某一人偷着乐。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借钱借车的人眼看自己的钱财打了水漂,托沈某介绍的工作也毫无音讯,于是,他们去了沈某声称建好的厂房及周围的工厂询问情况,还去了沈某的家里和附近邻居家打听,恍然发现全被沈某欺骗了,赶紧报了警。(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