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跨越千里调解 助工伤赔偿落袋为安
作者:如东县人民法院 辛俊雅 发布时间:2025-11-17 浏览次数:149
“谢谢法官,公司给我儿子的工伤赔偿款提前拿到了”。近日,一通来自千里之外新疆昌吉市的“特殊”电话,承载着原告及其家人对如东法院承办法官缪战春高效调解的真挚感谢,也揭开了一起跨越三千多里的工伤赔偿调解故事的温暖篇章。
原告系新疆回族人,根据原告自述:其在被告如东某建筑企业的乌鲁木齐项目工地上班,但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24年3月,原告在该项目工地施工时,不慎跌倒导致右脚骨折。因双方对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原告申请劳动仲裁,但双方对于仲裁结果均不满意,故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原告及其家人均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且时值当地旅游旺季,往返机票价格不菲。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和诉讼成本,承办法官缪战春在了解基本案情后,多次主动电话联系、开展调解工作,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深入分析案件利弊。在疏导当事人情绪的基础上,分别向双方释法析理:一方面,承办法官向被告公司释明法律规定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积极与原告沟通,告知被告公司目前实际的经营困难,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承办法官通过“支云庭审”线上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即被告公司一次性支付原告工伤保险待遇19万元。
调解书出具后,原告电话联系法官,告知其目前的生活出现困难,希望可以更早点拿到工伤赔偿款。考虑到原告的实际诉求,承办法官在案件结束后多次主动联系被告公司,询问公司能否在调解书约定的付款期之前支付原告工伤赔偿款。在法官多次电话联系下,被告公司亦主动担当,提前一次性支付了原告的工伤赔偿款。拿到赔偿款后,原告及其家人再次拨通了承办法官的电话,连声感谢。至此,该案得以圆满化解,从立案到调解,再到履行,只有60几天。
一次性实质解决矛盾纠纷,是当事人的期盼,也是法官的追求。近年来,如东法院干警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断强化“如我在诉”意识,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