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保护“被纹身的青春”
作者:如皋市人民法院 李菲菲 杨莉莉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322
2024年8月,14岁的丁某独自至某美容院咨询纹身事宜,纹身的字体、大小及样式均由丁某自行设计,该美容院未对丁某的年龄提出异议。双方协商好价格后,美容院在丁某右前臂纹字“我爱城南”,丁某支付纹身费用400元后自行离开。丁某的父母向法院起诉,认为美容院未经监护人同意对其进行纹身,对丁某的身体造成侵害,给丁某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对丁某今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纹身清洗等医疗恢复给丁某带来极大的痛苦,要求美容院赔偿丁某纹身以及医疗恢复的费用。
【法院审理】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美容院为丁某纹身的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如存在,应当如何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丁某纹身时未满14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无法对纹身行为引发的后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但其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未尽法定监护义务,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阻止,应承担主要责任。美容院在未领取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明知丁某上初中,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在能和丁某的家人沟通的情况下未及时告知丁某家人或征求丁某家人的意见,仍为丁某进行纹身并收取费用400元,其行为存在明显过错,应当承担次要责任。纹身及清洗纹身均会损坏丁某的身体健康,对丁某今后的就业选择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丁某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综上,法院判决美容院返还纹身费用,赔偿丁某30%的清洗纹身费用以部分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官说法】
近年来,未成年人纹身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诉讼案件也时有发生。当一些未成年人为了追求个性,在皮肤上刻下难以抹去的图案时,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时冲动的行为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法律风险和人生代价。皮肤上的印记或许可以尝试清洗,但纹身对人生造成的潜在阻碍与心理阴影却难以轻易抹去。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法律不容置疑的底线。每一位纹身从业者都应恪守法律红线,每一位家长也应履行好监护职责,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不让他们的青春被“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