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清点完毕,一共50头!”

“老陈,确认无误的话,你在这边签个字。”

近日,在如皋法院执行干警的组织下,一场特殊的“财产托管”正在我市某畜禽养殖园进行,执行干警有条不紊地为50头生猪办理“活封”手续。

申请执行人吴女士与被执行人老陈的儿子小陈系大学同学,两年前,老陈急需资金周转,吴女士念着与小陈昔日的同学情谊,多次将款项借给老陈。约定还款的时间到了,老陈一直拖延。吴女士诉至法院,双方达成分期付款调解协议。然而老陈再次食言,小陈也处于“失联”状态。2025年9月12日,吴女士递交强制执行申请书,要求老陈立即给付欠款24万余元。

“还不了,没钱!”执行法官多次上门,年过六旬的老陈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他现在赖账,那就拍卖他养的猪!”看着毫无还款诚意的老陈,吴女士请求立即查封处置老陈养殖园里的生猪。

执行法官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走进了老陈的畜禽养殖园。经过实地调查,执行团队研判后认为,“养殖园运转正常,但仔猪还没有达到出栏的条件,就算查封拍卖,变现的价值也较低,难以实现吴女士的债权,且说不定会让老陈失去生计……”

如何快速兑现吴女士的债权,又不让养殖户陷入绝境?这成为考验执行法官的一道难题。此时,关于老陈名下财产的调查有了最新反馈,原来,老陈在自己的银行账户被冻结后,曾使用配偶身份信息注册新的微信号规避执行。执行法官将调查的证据摆在了老陈面前,老陈依然不为所动。因老陈拒不履行,法院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得知消息后,远在外地的小陈连忙请朋友到法院代为道歉,并跟吴女士商谈还款方案。

在法官的组织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协议约定对老陈畜禽园的生猪采取查封措施。“猪还是老陈养,但每卖一头,钱得过我们的‘安检门’。”执行法官解释。

最终,结合本案标的额,经过双方协商,执行干警现场给更具有处置价值的50头母猪“上了户口”——登记数量、标记信息,交由老陈继续饲养,并对养殖园内厂房设施进行现场查封。

经多方筹款,老陈履行37000元,剩余款项待仔猪达到出栏标准可出售时,扣除必要成本后优先清偿本案债务。至此,该起欠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该案是执行法官秉持善意文明理念,运用执行策略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通过采取‘活封’措施,既对规避执行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的逐步实现,又最大程度维持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能力。”执行局局长常雪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