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漏水“凉了”邻里情 务实断案“暖了”邻里心
作者:沛县人民法院 贺雪 李玺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581
人民法院肩负着定分止争、守护公平的神圣使命,“案结”只是程序上的终点,而“事了人和”才是人民群众心中最期盼的圆满句点。“法润人和”栏目将目光投向办案一线,聚焦那些为兑现胜诉权益奔波的身影、为化解深层矛盾倾注的智慧、为修复破裂关系传递的温情。在追求“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道路上,法院干警用行动诠释司法力度,用真情传递司法温度,书写着新时代司法为民的赤诚答卷。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邻里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楼住宅中的邻里相处更需遵循这一准则。近日,沛县法院魏庙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在妥善处理财产损失问题的同时,有效修复了双方关系,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原告张某与被告刘某是同一栋居民楼上下层邻居。2024年1月,在双方家中均无人的情况下,被告刘某家中水管突然破裂漏水,导致大量积水渗入楼下张某家中,造成屋顶、墙面、踢脚线等多处出现水渍、起泡、脱落等损坏。因协商未果,矛盾逐渐激化,张某遂诉至法院。
审理过程中,双方均表示若启动正式损失鉴定程序,不仅费用高、周期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对立。承办法官从实际出发,灵活转变处理思路,主动提议:“既然鉴定费钱、费时,又伤和气,不如我们一起去现场看一下?”随后组织双方共同进行实地勘查,细致记录受损情况并拍照取证。法官还积极向从事房屋装修、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了解当前市场上修复同类受损部位所需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类似受损物品的市场价值,为公正裁判奠定事实基础,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避免程序空转。
在掌握现场情况与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法官综合考量水管漏水事故的性质、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害范围、受损物品的折旧情况以及修复所需的市场合理成本等因素,依法酌定被告刘某赔偿原告张某各项损失共计6500元。尽管判决前调解未成,但法官在判决书中详细阐述了勘查结果、询价依据及酌定理由,增强了裁判的透明度和说服力。判决送达后,被告刘某认可判决的公平性,主动在履行期内付清赔偿,纠纷得以实质化解。
本案是“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的生动体现。法官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立场,将沟通疏导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通过现场勘查、市场询价等务实方式,在查明事实、公正裁决的同时,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理性沟通。判决不仅明确了经济补偿,更注重化解心结,最终促成被告主动履行,修复了邻里关系,实现了案结事了、人际和睦。该案为类似基层纠纷的化解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了司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