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无歇:邳州法院异地奔袭,全力兑现胜诉权益
作者:邳州市人民法院 陈楠 陆壮壮 刘明浩 发布时间:2025-08-19 浏览次数:73
执行之路,道阻且长,却总有一群人步履不停。邳州法院执行干警始终秉持“如我在执”司法理念,奔忙在兑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上,以智慧与担当破解执行难题,用实际行动全力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异地奔波显担当 善意执行解两难
在滁州顺利执结一起案件后,执行干警又接到线索,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在南京现身。顾不得洗去征尘,干警们立即奔赴南京。凌晨时分,他们在江宁区一处荒山边蹲守被执行人。虽因线索偏差未能寻获目标,干警们并没未气馁,继续推进工作。
清晨七点多,另案申请人紧急来电:在浦口某小区发现目标!执行干警即刻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然而到达后经调查得得知,其家中只有被执行人独自照顾刚满一岁的孩子。一边是申请人亟待实现的胜诉权益,一边是被执行人的特殊家庭困境,干警们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的原则,耐心细致地为双方协调。最终,在干警的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被执行人当场履行50000元案款。此举既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了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让司法既彰显力度,更传递温度。
六年积案终化解 情法交融破僵局
与此同时,一起历时六年的积案也在执行干警的坚持下迎来转机。这起特殊的财产损害赔偿案中,被执行人李某系申请人的前儿媳,李某离婚后因财产问题与申请人产生纠纷,争执多年。法院最终判决李某赔偿20840元。但判决生效后,李某远赴外省务工并隐匿行踪,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执行困局,干警们锲而不舍。8月初,通过深度摸排社会关系网,精准锁定被执行人李某在合肥市某公司的工作地点。执行干警立即驱车400公里赶赴当地,当晚排查定位,次日清晨7时成功将其拘传。
当场履行
如何破解亲情与法理交织的死结?干警采用“法律震慑+亲情修复”双轨策略:一方面,当场宣读《拒执罪典型案例》,昭示司法权威与拒执后果;另一方面,从情感、责任、义务层面与李某深入沟通,经过两小时情法交融的耐心疏导,李某深刻认识到自身过错,主动表示愿意履行义务,并紧急筹措现金全额支付了赔偿款。至此,这场长达六年的积怨彻底消融。执行干警精准把握家事纠纷特质,以执行的速度、准度与温度,弥合亲情裂痕,生动诠释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新时代执行理念。
从凌晨的荒山蹲守到清晨的长途奔袭,执行干警们用脚步践行责任,用智慧解决难题,用温情传递司法温度。他们始终坚信,执行工作一直在路上,而群众的胜诉权益,就是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