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护 行业助力 助力小微企业轻装再出发
作者: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次数:662
当一家零食企业因渠道断裂濒临破产,账户被冻、设备变卖,谁都以为它即将“消失”时,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却用一套创新组合拳,仅用时4个月督促并帮助企业完成和解履约、重归经营正轨。这家企业的复活不仅实现了90%的普通债权清偿率,更在吴中法院探索破产和解新模式的托举下,走出了一条小微企业“破茧重生”的新路径。这背后,是司法力量对市场主体的精准护航,更是吴中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有力见证。
绝境逢生:执破一体共谋脱困路径
这家深耕零食生产销售业务多年的企业,曾凭借稳定的渠道与客户源稳健发展。然而从2022年起,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商超采购名录调整、重要客户业务关停,让企业销路骤然受阻,陷入经营困境,拖欠的包装费与货款引发多起诉讼。大股东马某即便变卖房产偿债,仍有 40 余万元债务未能清偿,陆续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然而经查控,该食品公司名下并无任何财产,生产设备也早已被变卖偿债,可以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无产”企业。
就在企业濒临绝境之际,吴中法院在执行中发现了转机:多次传唤中,马某均按时到庭,主动、多次提出偿债方案,且经调查,马某无侵占公司利益、规避执行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仍保有部分零售渠道,正在积极重构和维护销售网络,为重返零食行业蓄力。这份诚意与潜力,意味着企业具备一定拯救价值。
随即,执行部门联动吴中区企业破产保护服务中心共同研判,在马某作出诚信承诺后,果断将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并同步解除公司账户保全与马某的限高措施——为企业“松绑”的这一步,正是激活重生希望的关键。
创新破局:多元合力点亮和解之路
进入破产程序后,马某第一时间提交了和解协议草案,却因债权免除金额、付款时间等问题未获多数债权人认可,加之信任壁垒,和解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如果该企业因和解失败而转入破产清算,不仅企业救不活,债权人也将颗粒无收。”承办法官深知挽救的意义,也清楚认识到,破局的关键在于精准借力。
考虑到企业与多数债权人均属食品行业,承办法官委托食品行业领域的特邀调解商会组织介入,充分发挥其行业熟悉度与公信力优势,协助优化和解协议草案、推动谈判。在法官、管理人、商会调解员的三方合力下,兼顾各方利益的优化版和解协议终获多数债权人认可。
为保障与监督破产和解协议的顺利履行,在特邀调解组织的主持下,由马某与管理人作为代表的食品公司签订人民调解协议,再依托“商会调解+司法确认”制度,赋予破产和解协议的金钱给付内容对马某产生强制执行力。这一举措,既打消了债权人的顾虑,也为企业履约上了“双保险”。
目前,该食品公司已按约履行完毕,法院也解除了对其的失信限制,仅用时4个月便帮助企业成功“摘帽”,这场“司法护航+行业助力”的拯救行动,让小微企业真正实现了“轻装上阵再出发”。
成效彰显:司法赋能营商环境升级
自2025年3月吴中区企业破产保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审结8件企业破产和解案件,帮助8家企业重获新生,清理债务超500万元,实现职工、社保、税务债权全部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平均达70%。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套日趋成熟的 “吴中方案”:
关口前移,抢占拯救先机。在执行环节开展企业价值甄别与拯救意愿摸排,通过谈判协商、义务释明等举措,激发债务人和解动力,为后续程序奠定基础。
多元联动,凝聚解纷合力。引入商会、行业调解力量,以“破产清算后果释明+破产清算受偿率模拟计算+和解金额与履行期限磋商”破题,打造“债务人股东—管理人—债权人—特邀调解员”四方联席对话平台,充分释放商会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解纷力量的专业与资源优势,聚焦履行细节精准磋商,提升和解成功率。
强化监督,筑牢履约防线。探索创新“破中融执”和解模式,依托督促程序、多元解纷机制依法赋予破产和解协议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强制执行力。借助“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的多元解纷机制,将给付义务转化为明确债务,在特邀调解员的主持下,由管理人代表债务人与债务人股东等人员签署人民调解协议,并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破产和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确保履行有保障、监督有力度。
吴中法院将持续秉持“因案制宜、精准施策”理念,深耕破产和解制度效能,以更优司法服务为困境企业“输血供氧”,为吴中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让更多市场主体在司法护航下,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