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化解11名农民工欠薪难题
作者:睢宁县人民法院 赵倩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次数:411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血汗钱,法院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近日,睢宁法院魏集法庭调解室里,农民工王某紧攥着刚到手的工资款,声音里满是激动。这起牵动11个家庭的欠薪纠纷,在法官与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画上圆满句号。
时间回到2021年,张某承包了某建设工程公司的小区安装房项目,随后雇佣王某等11名工人进场施工,约定工程结束后结清工资。然而工程完工后,张某仅支付部分工资,剩余款项因建设工程公司未结清工程款而被搁置。2022年11月,该公司向张某出具工程单,明确尚欠工程款6万余元,但这笔欠款始终未能兑现,直接导致11名工人的工资被拖欠近两年。2025年3月,无奈的工人们将建设工程公司诉至法院,希望讨回辛苦钱。
承办法官郑炜审查案卷时发现,涉事工人多为50至60岁的农民工,家庭负担重,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更关键的是,案件症结牵涉工人、包工头张某、建设工程公司三方,若简单裁判不仅难以彻底解决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为此,郑炜主动释明法律关系,依职权追加实际承包人张某为被告,让纠纷涉及的三方主体共同参与诉讼,确保纠纷实质性化解。
调解过程中,郑炜与调解员紧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先行清偿责任,一方面耐心倾听工人诉求,细致疏导大家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向建设工程公司和张某讲法律,明确拖欠工资可能面临的信用惩戒、强制执行等后果,尤其强调建设工程公司的先行支付义务。通过“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寻找利益平衡点,经过多轮拉锯式调解,三方最终达成一致,由建设工程公司先行向张某支付工程款,再由张某即时向11名工人结清全部工资。
从立案到纠纷化解,短短两个月时间,11名农民工不仅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张某与建设工程公司的工程款纠纷也一并解决。这起案件的高效处理,正是睢宁法院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针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开通“绿色通道”,联动政府等部门形成化解合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既让弱势群体感受到司法温度,又以“一揽子解纷”模式节约了司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