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50704091021.jpg

为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夯实和谐法治乡村根基,7月3日,大屯法庭联合司法所走进三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完善村规民约 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村规民约修订座谈会,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商村规民约完善事宜。

座谈伊始,法官率先“以案说法”,立足审判实践,以身边案例敲响警钟、阐明价值。 通过剖析因违反村规民约或相关法律规定引发的真实典型案例,法官清晰展示了村规民约在源头预防矛盾、有效维护个人及集体合法权益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动的案例讲解立即引发了村民代表的共鸣与思考。 大家聚焦本村实际,围绕邻里关系、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等切身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纷纷提出了疑问:

“法官刚讲的建房纠纷,我们村也有!邻里建房影响了我的采光,村规民约能管吗?具体怎么处理?”

“案例里提到乱倒垃圾问题,那‘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能明确写进我们的村规民约吗?”

“村规里定下的这些规矩,到底怎么执行才有效?它有法律那样的约束力吗?”

面对村民代表提出的具体关切,法官现场“把脉开方”,耐心释疑解惑,融法理阐释、情理沟通、操作建议于一体,既解答法律效力问题,也指导纠纷调解路径。现场互动热烈,讨论深入,有效深化了村民对村规民约的理解、认同与运用意愿。

随后,村干部结合基层工作经验,直面当前村规民约制定中存在的“痛点”与“堵点”,向法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请教经验、寻求建议。法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回应,针对其中涉及的宅基地管理、邻里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重要条款,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法官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为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加上了‘安全锁’,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为我们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村负责人表示。

座谈会尾声,法庭干警向与会人员发放了精心编印的《村规民约制定指南》。这份指南系统梳理了制定的法律依据、核心框架与基本原则,特别标注了规范流程和常见问题解答,是各村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清晰实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法官表示,法庭将持续跟进各村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进程,对其内容合法性进行全面深入指导,确保“小村约”真正发挥“大作用”,成为村民日常行为的有效规范。

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及《指南》的发布,是大屯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务实之举。下一步,沛县法院将继续强化与基层组织的沟通协作,不断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