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新型毒品案逾半 青少年涉毒引警惕
作者:新华网 虞启忠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141
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全省法院禁毒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大宗制贩毒及团伙犯罪势头得到遏制,禁毒形势整体向好。值得关注的是,新型毒品案件占比超过50%,青少年涉毒问题凸显。
重拳出击,全链条严惩毒品犯罪
全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案640件,审结596件,判处973人。对涉毒罪犯判处五年以上重刑比例远高于普通刑事案件,缓刑、管制适用率则大幅低于平均水平。对涉毒25千克的周某忠等罪犯依法判处死刑,形成强力震慑。
全省法院深入参与“清源断流”“除冰肃毒”专项行动,严打“笑气”“上头电子烟”等违法行为。对非法制毒物品交易及下游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环节实施全链条打击,全力追缴涉毒违法所得。
针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麻精药品)管理漏洞,发出司法建议10余份,推动制度完善。筑牢案件质量生命线,健全重大案件把关机制,“陈士明非法提供麻醉药品案”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新型毒品与青少年涉毒成焦点
江苏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几个特点:
新型毒品案件占比增加。从毒品种类看,涉案毒品呈现传统、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等合成毒品案件数量和占比呈双下降趋势,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等新型毒品案件占比不断增加。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的毒品案件中,新型毒品案件占比超过50%。
涉毒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从涉毒人员看,新型毒品隐蔽性和迷惑性强,而青少年辨别自控能力弱、好奇心重,易被一些毒品犯罪分子引诱沾染毒品,甚至实施毒品犯罪。青少年涉新型毒品犯罪问题值得重视。
毒品衍生犯罪危害严重。从危害后果看,滥用毒品不仅损害吸毒者身心健康,且易产生躁狂、幻觉等精神病症,诱发肇事肇祸、甚至严重暴力犯罪。同时,依托咪酯等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易被一些犯罪分子用于其他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治理,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根据江苏省高院统一部署,全省法院扎实开展禁毒日主题活动,通过对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进行集中公开宣判等,充分彰显全省法院禁毒决心。同时,全省法院继续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组织旁听庭审、拍摄短视频以及进社区、进校园普法宣讲等方式,广泛开展禁毒法治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禁毒氛围,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推动“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深入人心。
江苏省高院表示,将持续强化禁毒责任担当,保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高压态势,提升综合治理效能,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