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工作怎么干?推进“一站三室”运行是关键
作者: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 王淑臣 孔冬冬 发布时间:2025-06-27 浏览次数:299
6月25日,淮安市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到区法院调研推进代表联络“一站三室”建设工作,就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发挥多元解纷工作室、人民信访观察室、营商环境监督室功能作用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卫东、副主任谢华山,市人大代表张梅平、王红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宪腾等参加调研。
“我们将安检场所进行整合拓展,专门设置室内等待区,为当事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安检体验”“搭建调处网络,综合运用调解、和解、协调等方式,推动全市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联络站现有8名驻站代表,来自不同行业,方便针对性开展工作”……跟随讲解员的介绍,调研组实地参观区法院集成安检中心、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法院介绍“一站三室”建设情况,实地感受一项项司法为民举措带来的新变化。今年以来,区法院打造“清”听联络品牌,落实“嵌入式”监督机制,建成“一站三室”多功能联络阵地,营造浓厚的联络文化氛围,邀请人大代表常态化参与观摩庭审、见证执行、视察调研、以案释法、巡回审判等联络活动。
座谈会上,就进一步推进“一站三室”建设,史卫东强调,要明确职能定位,健全科学运行机制,推动“一站三室”实体化运作,积极拓宽联系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加强沟通联系,推动双向奔赴,推动“一站三室”常态化运行,成为“民意直通车、履职加油站、治理助推器”,实现“站室常开门、代表常驻站、事事常跟进”;要丰富活动形式,结合司法实践,推动“一站三室”实效化运用,通过旁听评议庭审、监督问效执行、收集民情民意、开展社会调研、听取工作通报、提出建议意见、参加专题会议、联合普法宣传等多种形式,落实好、转化好民意民智,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助力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俯首听民意,开门迎监督。孙宪腾希望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为法院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区法院将持续深入推进“一站三室”建设,深化品牌打造,完善协同机制,发挥联络阵地在多元解纷、信访化解、营商环境监督方面的正向作用,将联络工作与业务提升双向推进,开创联络工作新局面,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