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太感谢你们了!”沛县大屯街道综治中心融合法庭内,5名农民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近日,沛县法院大屯法庭联合大屯司法所,依托“庭所联防”机制,成功调解5起同一被告劳务合同纠纷案,高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生动诠释了“四联共治”理念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实践效能。

欠薪困境:从承诺到失信的维权路

2023年,5名农民工跟随包工头吴某从事瓦工劳务。工程结束后,吴某以“未收到工程款”为由长期拖欠薪资共计16万元。经反复催要,吴某虽出具了5张欠条,承诺2024年底付清,但到期后依然分文未付。多次追讨无果后,工友们无奈之下将其诉至法院。

庭所联动:法理情理双驱动破僵局

守护劳动者的“血汗钱”,解决群众的忧“薪”事,是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大屯法庭收案后,敏锐发现案件涉群体性权益且法律关系明确,随即第一时间启动联防机制,与司法所共享案情信息。了解到吴某确有还款意愿但因工程款回收困难受阻后,法庭与司法所迅速达成共识:调解是最优解。为此,法庭主动邀请大屯司法所以及司法局为原告指派的法援律师共同参与调解。

“我都七十多岁了,要不是家里困难,也不会出来干活,干了一年多,一分钱也没拿到。”

“工程款还没收到,我是实在没钱!”

调解现场,面对农民工的辛酸倾诉和吴某的困境辩解,法庭与司法所分工协作,开启“法理+情理”双向调解模式,法官从“法理牌”着手,清晰阐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及拒不履行可能面临的强制执行措施、信用惩戒甚至拒执罪风险,形成有力法律震慑;司法所则打好“情理牌”倾情疏导,注入调解温度: 一方面承诺协助吴某催要上游工程款,解决其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引导吴某换位思考,体谅农民工养家糊口的艰辛,劝导其积极筹措资金。

在法律威严的震慑与人情关怀的感召下,调解工作取得突破。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吴某分期支付所欠薪资,承诺一年内付清全部工资。在法庭与司法所的联合主持下,双方逐一核对案件信息,5份调解协议顺利完成签署,纠纷,在庭所联防的高效运作下得以圆满化解在诉前阶段。

深化共治:联动长效防风险

纠纷的个案化解并非终点。为巩固成果、预防类似问题,大屯法庭与大屯司法所随即联合召开了劳动合同纠纷专题座谈会。法庭向司法所发送了2024年度司法白皮书,重点通报了辖区涉农民工工资等劳动争议纠纷的成讼情况、特点及风险点,为前端预警和精准调解提供数据支撑。双方围绕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要点与调解实务技巧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进一步优化诉调对接流程、常态化开展调解员法律业务培训、加强信息互通与协作联动等达成多项共识,旨在将“庭所联防”机制做得更实、更深,提升基层源头预防化解纠纷的能力。

近年来,沛县法院持续创新“庭所联防”形式,核心在于将“融合法庭”深度嵌入乡镇综治中心,使其精准成为基层治理的精细单元,深度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高效的信息报送、资源共享和联动处置,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切实提升了群众司法获得感,生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