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沛县法院深度融合“穿透式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深挖婚姻登记信息破解财产查控困局、刚柔并济化解对抗促成履行共识、精准平衡各方权益实现实质化解三重路径,成功执结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顺利化解了当事人冯某的烦“薪”事。

查控遇阻显困境,婚姻登记破僵局

2019年至2020年,申请执行人魏某某跟随被执行人朱某从事劳务工作,因被执行人朱某未向其支付工资款,魏某某无奈起诉至沛县法院。后朱某未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魏某某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朱某支付劳务费20640元及利息2000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依托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全面筛查朱某财产,发现其名下仅有 9000 余元存款被成功冻结,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与此同时,执行人员多方查找,却始终未能发现朱某的下落,案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僵局。

就在执行遇阻之际,魏某某主动向法院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朱某的部分收入存放在其配偶名下。经调查上述情况属实,遂依法对该存款中属于被执行人的部分进行冻结。这一突破,既展现了法院“不放过任何线索”的执行力度,也为案件推进打开了新局面。

刚柔并济化对抗,释法析理促共情

财产冻结仅是阶段性成果,如何实现案款到位才是核心难题。通过银行调取朱某配偶联系方式后,朱某配偶的抵触情绪异常强烈。面对情绪激动的被执行人配偶,法官采取“刚柔并济”沟通策略:一方面,详细解释夫妻共同财产在执行程序中的相关规定,强调拒不配合执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从利益关切切入,提醒其定期存款若被强制扣划将损失利息收益,引导换位思考农民工维权的急迫性。通过构建“法律红线+利益平衡”的双向沟通框架,逐步消解对抗情绪。最终,朱某配偶承诺若七日内朱某未履行,将自愿接受法院强制扣划。这种“以法为纲、以理服人、以情共情”的沟通智慧,为案件化解铺平道路。

善意执行护权益,案结事了显担当

司法威慑与人文关怀的叠加效应迅速显现:次日朱某主动联系法院,诚恳认错并全额缴纳案款,该案顺利执结。本案执行中,承办人创新采取三项策略:一是拓展查控维度,通过婚姻登记信息锁定共同财产范围,破解“无财产可供执行”困局;二是构建双重压力场,以法律后果警示叠加经济利益引导,促使被执行人家庭内部形成履行合力;三是注重权益平衡,以保全定期存款利息为切口,既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又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配偶权益的影响。这种“刚柔并济”的执行方式,既避免机械执行加剧矛盾,又防止程序空转损耗司法公信,更高效兑现农民工合法权益,最终实现“执行一户、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治理效果,生动演绎了新时代“穿透式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