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司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延伸司法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化多元共治、融入社会治理,4月27日下午,吴中区人民法院与吴中区临湖镇人民政府“临距离”法官工作室揭牌仪式暨府院对接会议举行。吴中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淮宾,临湖镇党委书记朱秋耀,吴中法院党组成员肖仁刚出席活动,临湖镇党委副书记周佳主持活动。吴中法院开发区人民法庭负责人,临湖镇党委、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同志参加活动。

工作室主要围绕调解业务指导、司法建议献策、调解司法确认等八项工作职责,形成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流程规范的多元解纷体系。运行中创新四项工作机制:1.双向派驻。法院定期派驻法官在工作室坐诊问需,临湖镇从村镇两级遴选调解员分批次派驻法院接受系统性业务培训。2.多元解纷。形成“法官+网格员”“法官+调解员”“法官+法律顾问”等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工作室与基层调解力量共享纠纷信息,对潜在矛盾早发现、早疏导、早化解。3.数字便民。发挥智慧法院效能,依托“融诉驿站”集成平台功能模块,定期开展巡回审判,将“融诉驿站”和临时巡回法庭作为司法便民利民的窗口,降低辖区群众诉讼成本。4.协调联动。构建“法官+镇政法委员+镇综治中心主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讨“一案一策”化解方案,建立工作联系群,法官在线解答涉法涉诉问题。

朱秋耀表示,“临距离”法官工作室是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法官进网格”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一是加强协同联动,推进运行专业化。严格落实相关配套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府院合作、资源共享,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湖、法治临湖。二是优化惠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聚焦群众在劳动权益保障、邻里关系纠纷、婚姻家事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为群众提供精准、专业、高效的“家门口式”法律服务。三是抓好总结宣传,增强品牌影响力。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特色亮点,及时梳理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模式和示范标杆。借助媒体渠道,打造具有美誉度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张淮宾表示,成立“临距离”法官工作室,旨在推动政府、法院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将工作室建设成司法资源向乡镇、村社下沉的平台,跨前做细源头治理、普法宣传,向后延伸开展跟踪回访、社会治理,推动法官工作室建出特色、办出成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以“临距离”法官工作室为平台,主动嵌入临湖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依法高效开展纠纷引导、调解和司法确认等工作。通过驻点工作室发现前期矛盾,预先以司法建议书的形式预测和规范社会行为,为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提供司法保障。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多元解纷。促进多数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及时就地解决,将基层调解力量充分引入工作流程中。定期对人民调解开展指导,扩大对人民调解员培训和指导的广度和深度。以智能化工作室连通基层治理最前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智能司法服务。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发挥依法治理效果。让法官工作室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增强巡回审判、便民诉讼、法治教育、司法公开的复合效应。促进群众养成通过法治方式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通过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

活动中,朱秋耀、张淮宾共同为“临距离”法官工作室揭牌。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临距离”法官工作室,了解功能区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情况。随后,派驻法官在“临距离”法官工作室开展首次现场法律咨询接待。就当地群众询问的物业管理、相邻关系、家事继承等法律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

下一步,吴中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坚持服务大局,以精准的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继续通过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延伸司法职能等一系列举措,积极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