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判到服:法庭"售后"服务促自动履行
作者:邳州市人民法院 冯卫宁 郭峰 发布时间:2025-04-28 浏览次数:454
光伏储能项目变压器突然“罢工”,两家企业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后,败诉企业负责人却急了:“凭什么采信对方的鉴定?”……
面对当事人的“火药味”,法院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法律售后”服务——镇庭联合主动上门释法,最终,原本“不服气”的企业负责人心服口服,主动履行判决。这场纠纷如何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变压器“撂挑子”,企业闹上法庭
2022年,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因承揽光伏储能箱式变电站项目采购的变压器在使用中两次突然出现故障,造成项目停电。根据项目发包方的意见,科技公司要求售卖方某变压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变压器公司)更换更大功率型号,但厂家只愿更换同型号的变压器,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后科技公司自行委托鉴定评估确定损失金额,同时另行购买更大型号的变压器安装使用,并一纸诉状将变压器公司告上法庭。
邳州法院议堂法庭多次调解未果后,经过开庭审理判决变压器公司赔偿科技公司各项损失22.78万元,同时科技公司返还变压器公司案涉规格型号变压器。判决书送达后,变压器公司对判决结果不理解。
“司法售后”上门,镇庭组团答疑
面对企业的疑惑,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回复“不服可以上诉”,而是主动拨通企业负责人电话:“您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判决依据是这样的……”同时,议堂法庭火速联动当地镇政府,镇长亲自“挂帅”,带领镇综治中心和园区服务中心的分管镇领导与法官组成“答疑专班”,直奔企业现场解惑。
“第二次故障后对方已经告知你们拆除变压器进行鉴定,并要求你们派人参加,你们明确表示不参加并同意拆除,是不是……”
“鉴定程序合法合规,你看你们也未提交证据推翻上述鉴定意见……”
“更换变压器和停电的损失金额是法庭通过走访调查最终确定的……”
答疑现场,法官掰开揉碎讲法条,镇长推心置腹聊发展。企业负责人渐渐发现:原来法庭不是“拉偏架”,而是在现有证据下做出的最公平裁决。
在听取了镇庭工作组的判后答疑后,企业负责人理解了法院作为审判机关的公立性和居中裁判的审判理念,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态度逐渐缓和,表示服从判决,会积极与原告沟通,自行化解纠纷。
从“拍桌子”到“握手”,司法温度融化坚冰
一周后,变压器企业负责人主动联系法官:“我们双方已经握手言和了!”原来经过释法后,被告方主动支付了赔偿款,原告方也将故障变压器完璧归赵。
“很多矛盾源于信息不对称。”承办法官感慨,“判后答疑不是简单重复判决书,而是用群众语言把法理、事理、情理讲透彻、说明白。”
这起变压器质量纠纷的成功化解,是议堂法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实践。议堂法庭在依法裁判后,没有止步于一纸判决,而是通过“三心五理”工作法(以同理心倾听诉求、以耐心化解矛盾、以责任心跟进落实;讲透法理、理顺情理、阐明道理、厘清事理、疏导心理),创新运用“判后答疑+”机制,联合镇政府组建“化讼联盟”,实现了司法裁判与多元解纷的有机衔接,让冷冰冰的法条变成听得懂的“公道话”, 让当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又体会到司法的温度,最终促成自动履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