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青述】董琳:在法条经纬间编织正义
作者:沛县人民法院 董琳 李玺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276
在追寻正义的漫漫征途上,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于法庭之上明断世间是非曲直,抽丝剥茧般细致梳理厘清复杂的法律脉络,以笔为剑精准镌刻下每一场庭审的真相。从裁判文书里每一个字所蕴含的千钧之力到案卷流转过程中琐碎却严谨的工作细节,从深入田间地头化解基层矛盾到坚守法庭内外守护民生福祉,沛法干警齐心协力,共同织就司法为民的细密经纬。
为展示沛县法院干警独特风采,分享他们在司法实践中的成长故事与深刻感悟,沛县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 “法苑·青述” 专栏,生动记录青年干警在司法实践中的成长足迹,见证法治信仰在平凡岁月里的深沉回响。
本期人物
董琳,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沛县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2019年进入沛县法院,先后荣获第六届江苏省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徐州市禁毒宣传优秀青年志愿者、徐州共青团2021年度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沛县法院先进个人等称号。
键盘敲击声与打印机嗡鸣交织的办公室里,董琳正抱着半臂高的建工合同卷宗疾步前行。“张师傅,施工日志和工资流水都是关键证据...”她边接电话边将材料分门别类,制服下摆掠过调解室门框时,时针恰好指向九点整。
01深耕类案精审:在审判一线淬炼司法匠心
进入法院系统工作十年间,这位“90后”法官助理始终扎根民一庭审判一线。面对建设工程、房地产、劳动争议等类型化案件数量多、专业性强、矛盾交织的特点,她深知专业化审判是攻克疑难案件的 “金钥匙”。民一庭创新组建建工房地产类案件与劳动争议案件专业审判团队,推行 “简案快审、难案精审” 的集约化审理模式。作为劳动争议审判团队的骨干,董琳已辅助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侵权案件和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等超 900 件。
"类案审理不是机械重复,而是要在共性中捕捉个性。"在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中,她敏锐发现原告刘某虽主张名誉权受损,但其逾期还款事实确凿,最终通过精准法律推演夯实裁判基础,让这起小额纠纷成为诠释"以程序促实体"的生动注脚。
02勇担法治使命:利益平衡间守护法治底线
面对复杂疑难案件,董琳始终恪守“裁判文书落笔千钧,司法责任重若泰山” 的职业信念。在审理一起历时三年的跨省股东出资纠纷执行异议之诉时,她以穿透式审判思维破解程序迷雾。案件中,申请执行人甲公司作为原告请求追加被执行人乙公司的股东王某作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买卖合同一案的被执行人,声称其未足额缴纳出资。
为查明真相,她逐字剖析卷宗,检索关联案件,了解到王某认缴出资额的期限尚未到期,且甲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在乙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中,人民法院穷尽执行措施无财产可供执行,已具备破产条件,但不申请破产的情形。庭审时,面对申请人律师的复杂质疑,她凭借扎实法律知识和严谨逻辑从容应对,严守法律底线。最终,判决驳回原告甲公司的诉讼请求。这份判决既展现其专业能力,更彰显“敢啃硬骨头” 的担当精神,让公平正义在司法实践中落地生根。
03构建知识图谱:知识迭代中破局新型挑战
“想要做好法官助理,光有热情和经验远远不够。” 董琳深知,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权益保护与企业健康发展的平衡是一道复杂的命题。在审理某物业公司与超龄就业者劳动关系确认案时,案件核心争议直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再就业的法律定性。依据现行法律,此类人员与用人单位仅成立劳务关系,但这一判决既要回应企业规范化管理需求,也要考虑劳动者法律认知的变化。
实践中,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三类纠纷频发,对司法者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董琳不断深化对劳动法体系的学习,系统梳理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努力避免机械适用法条或过度解读。她逐渐形成依法平衡保护的理念:既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精准把握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法定界限。她坚信,唯有持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新型用工关系带来的司法挑战,践行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誓言。
暮色悄然爬上法院的玻璃幕墙,卷宗里的文字在台灯下泛着微光。建工图纸上纵横交错的线条,与劳动争议调解书上工整的字迹,共同勾勒出法治的经纬。当最后一名当事人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董琳轻轻整理着案卷,指尖抚过劳动者按满红手印的申请书,仿佛触摸到司法为民最炽热的温度。
窗外,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如繁星点点,映照着新一代法院人坚定前行的身影。他们正以法典为舟、以初心为楫,在浩瀚法治星河中破浪前行——当青春与正义共鸣,那些被法徽擦亮的星光,终将照亮每个向往公平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