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吕四法庭始终秉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理念,构建起“前端疏导+中端裁判+末端督促”的协同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司法速度,更显人文温度。

“背靠背”调解+“面对面”释法

破冰婚姻困局

“陈庭长,我们这有个离婚案件,双方同意离婚,但就财产分割问题协商不成,您有没有时间来看下?” 承办法官陈中兵刚从第二法庭出来就被调解员“逮”了个正着。

该案是一起离婚纠纷,经过调解员的多轮调解,双方就离婚问题达成合意,但对如何进行财产分割始终僵持不下。陈中兵到达调解室后,迅速理清案件事实,锚定争议焦点,就双方争议财产组织双方一一进行协商,并进行法律释明。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调解。

“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要结合裁判思维,才能找准矛盾症结所在。”调解结束后,陈中兵对参与调解的法官助理和调解员说道。

“门诊式庭审”

跑出审判加速度

“现在开庭!”随着承办法官彭福亮的法槌敲响,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正式开庭。

该案此前已经由调解员组织调解,被告张某就欠款事实和金额均不认可,但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彭福亮了解情况后,认为本案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及通话录音都能证明被告张某结欠原告劳务费的事实,当即决定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依法支持了原告的诉请。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要始终确保公平正义不缺位。”彭福亮说道。

“调解回访+履行见证”

彰显司法温度

2025年3月,杨某与蒋某签订离婚调解协议,但杨某迟迟未按协议约定支付10万元补偿款。承办法官朱连花了解后,多次联系杨某督促其按约履行,告知如果逾期则要另行支付5000元违约金。杨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法官,不是我不履行,我是不放心,我钱给蒋某后他不认可怎么办?”听到这里,朱连花当即说道:“那就来法庭履行吧,我来跟蒋某约时间。”

最终,在朱连花和调解员的见证下,杨某将10万元现金交付给蒋某,双方如释重负,案件圆满了结。

“‘案结’不是终点,‘事了’才是追求。”朱连花感慨道。

从“柔情调解”到“刚性裁判”,从“一纸判决”到“真金白银”,法官与调解员的“黄金搭档”,既解“法结”又化“心结”。接下来,吕四法庭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的解纷路径,让司法服务既有效率,更显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