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调到办公室工作快一年半了,回顾这一年半工作的辛酸苦辣,自己白天上班,晚上潜心撰稿,虽然忙碌了一年半,失去了许多休息时间,但很充实,因为我宣传了法律,宣传了法院,宣传了法官,努力维护了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也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法院,认识法院,能正确评价法院,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

我刚到办公室,起初担心干不好工作,但在院领导、办公室主任和其他同事的热情帮助下,使我解除了后顾之忧,重新鼓起了勇气,也渐渐地掌握了写新闻的一些技巧:根据各个阶段新闻宣传的主题组织稿件,从类似案例中挖掘新意,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风格撰写稿件……。

由于自己文学知识忘到脑后已有20多年,无奈,从头开始,翻书、看资料、逛书店、上网“观摩”,各种招儿都用上了。由于我家离法院往返15里,晚上到办公室撰搞、电子邮件发送材料不便,去年年初,我自己投入了1万元购买了一台电脑,还购买了打印、复印、传真、扫描四为一体的复印机,加快了写稿、发稿的速度,使法院的好人好事、好的做法、好的案例及时报道。

办公室人少事杂,白天,我要接听电话,下发通知,取送文件,盖章印,拍、录有关会议和法院的审判、执行活动等,无暇顾及文字工作。晚上、双休日才有时间整理收集的信息材料,反复斟酌,挑选出自认为最有教育意义的两三个素材,选择合适的角度写成信息,反复修改后定稿。有时半夜醒来,躺在床上,我也会把当天阅读的案例仔细梳理一遍,思考是否有宣传的价值,一旦觉得有好素材被忽略,不管是午夜还是凌晨,我都会披衣拥衿而坐,坐在床头草草写就,第二天打印发送。在没有可写素材的时候,我会认真地阅读、抄写报纸上的新闻、消息,领会写作的精髓。

通过一年半艰辛努力,写稿500多篇,先后被采用在《法制日报》、《法制早报》、《人民法院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江苏经济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江南时报》、《盐阜大众报》、《东方生活报》、《盐城晚报》、《盐城电视报》、人民网、中国普法网、中国法院网、中国法律网、江苏新华网、江苏政府网、江苏法院网等,采用了500多篇,我院宣传工作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

回想起这一年半焦躁不安而又有成功喜悦的日子,我虽然没有身着法袍,手执法槌坐在庄严法庭上圆梦,但我为了宣传法律、多写法院,多写法官,写好法院和法官脑子里没有了休息,三伏天夜里挥汗如雨撰稿,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爬格子到深夜。为了审判事业,可我觉得值得,领悟到了撰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