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李集法庭:感于民生二三事,融于司法见真章
作者:睢宁县人民法院 赵倩 发布时间:2025-02-27 浏览次数:878
在睢宁县西南角,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小镇——李集镇。在这里,小饰品加工等颇具规模,特别是“小南京”“小上海”的别称让这座小镇富有无限生机,一幅物阜民丰的画卷正映入眼帘。
近年来,睢宁县人民法院李集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自觉把司法审判职能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上“说效能”,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上“说精准”,在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上“说服务”,多措并举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性化解。
织密多元调解“一张网”
“法官,我是做生意的!我不是慈善机构!这钱都十年了还没给我!我气不气啊!”2024年5月31日,李集镇某个体户武某情绪激动地来到李集法庭,称好友张某赊欠了十多万的材料钱却一直要不来。
2013年5月,张某在某小区承包了一起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木材作为原材料建设,由于资金短缺,张某便找到从事木材原料供应的武某赊用并承诺工程结束后结算,碍于多年朋友情谊,武某同意赊欠。然而,2014年7月工程结束,由于开发商未支付张某工程款不能如期结算,张某便向武某出具一张欠款字据。期间,武某多次催要,也曾多次委托朋友从中调解,都是吵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直到2024年3月,武某无奈之下向李集法庭起诉。
“我是出过这个欠条,但是这个欠条上不是你写的名字啊,我不欠你钱!。”考虑到二人关系,承办法官王硕决定先行进行调解,却不想,调解刚开始,张某的话便让武某气得“跳”了起来,吵的不可开交,被迫休庭。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案情发展到如此阶段,再如上述的调解恐怕也难以调停矛盾,遂王硕联系司法所所长、网格员以及人民调解员一同组织双方到所在辖区进行调解,讲法理、摆事实、融情谊,四方经过长达两小时的耐心疏导,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也为自己态度向武某道歉。
这是李集法庭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法庭+”模式解纷的缩影。一直以来,李集法庭着力于‘抓前段、治未病’,在党建引领强化‘内力’的同时充分借助‘外力’,加强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纠纷联调、预警联研,形成了‘关口前移、调解在前、诉讼断后’的矛盾解纷格局。今年以来,各方已联动妥善处理各类纠纷276余起。
当好助企安商“贴心人”
李集镇作为全国最大的小饰品加工基地之一,其发展带动周边乡镇及安徽、山东、河南等省约12万余人就业,是睢宁县重要支柱产业,当地群众因“饰”而富、产业因“饰”而兴,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企业发展到哪里,司法就服务到哪里。基于辖区产业发展实际,李集法庭做好了全方位的司法保障。
“法官,我们手艺人不容易啊,这钱到了,心病也就没了”2024年8月23日,老宋的劳务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武震主持调解下圆满化解。
老宋是从事小饰品加工的个体商户,2023年4月至今年1月,老宋多次承接赵某饰品加工,产生劳务费23000多元。然而期间赵某仅支付了3000元,剩余劳务费多次催要迟迟未给,遂诉至李集法庭。
该庭庭长武震在接收案件后开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优先调解,一面从法律角度出发说理;一面从企业发展角度沟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以及小微企业的不易,情理结合,化解双方纠纷。
“‘绿色通道’不仅仅在化解纠纷,在企业有司法诉求时进行优先把脉,提供精准有效地法律指引。”武震继续说,“对于涉企案件的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分流式调解、繁简分流,切实提高涉企案件审理效率。”
此外,该庭在落实涉企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涉企法律风险防范。常态化走访中小企业“把诊问脉”,定制“普法菜单”;强化地方职能部门,排查纠纷、防范预警、研判对策;饰品产业园区设立服务点,常态化涉企开展巡回审判、法律咨询、培训等服务;深化行业间协作,与银行、工会等行业组织建立联动,提供精准专业、多元司法服务。
据统计,2024年以来,李集镇辖区共受理案件1025件,其中,涉企案件217件,平均审理天数26.6天,调撤率达30.97%。
激活法治乡村“内核力”
“第一次看法官怎么判案的,既新奇又长见识。”初春时节,家住桃园镇小葛庄的赵大爷全程观摩了一起关于相邻纠纷案件的庭审后感慨地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遇事寻法解决成为群众普遍共识,但法治意识与转化运用相差甚远,这导致群众产生纠纷便涌入司法途径解决,既增加群众诉累又凸显人案矛盾。因此,让群众学会使用法律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迫切而亟需,李集法庭在日常司法实践中不断摸索……
该庭坚持落实把法庭搬到群众中间这一举措,通过精心选取群众频发、易发的纠纷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典型案例,深入村间巷道、田间地头开展常态化的巡回审判,同时把审判与就案延伸普法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清法理、讲明矛盾焦点、讲好解决攻略,切实让法律知识在群众心间落地生根,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基层的案件连民生更连民心。“我们除了把司法服务融入百姓生活,还把网格员纳入了全民共享法治公开课’范畴。”武震补充道。
据了解,该庭深入构建“法官+网格员”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借助网格员与群众更贴近、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经常性地邀请网格员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学习纠纷处理方式和法律化解思路。同时,不定期地安排在睢宁法院调解成功率、分流率最高的该庭人民调解员郭继玲向网格员分享从一名退休人民教师成长为金牌调解变的经验介绍,打通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辖区四镇“枫”景不一,但在村居小道、田间地头、屋庭别院,一段段司法为民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下一步,睢宁法院李集法庭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断推动矛盾纠纷融合共治、前端发力,实现矛盾纠纷从多诉少调到多调少诉的转变,让“枫桥经验”在四方小镇间绘就如画“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