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半天时间就帮我们解决问题,索要回了劳务费,感谢法官把我们的难处放在心上!”

近日,沛县法院朱寨法庭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将六名原告起诉同一被告的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成功调解,最大限度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22年6月,六原告跟随被告朱某某在山西太原打工。工程完工后,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拖欠上述原告的劳务费未付清。经原告多次催要无果,遂诉至沛县法院朱寨法庭。

调解过程

01 批量案件同化解

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王为景审查案卷材料,发现该案事实较为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涉及金额不大,宜进行调解。考虑到该案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为快速解决群体性纠纷,避免矛盾扩大,依法采用集中审理。法官及时与被告取得联系后,通过沟通交流发现原被告均存在调解意愿。由于被告不在当地,朱寨法庭运用云上法庭组织双方进行远程调解。

02 耐心释法巧说理

“法官,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清,家里还等着这笔钱周转……”“我并非不想支付欠款,只是目前资金周转确实存在困难。”调解过程中,多名原告倾诉着讨薪的苦衷,被告也主动承认拖欠原告工资的事实并说明原因及自身经济状况。在安抚原告焦灼情绪的同时,承办法官向被告朱某某核实事实情况,进行释法明理,详细阐释保障劳动者权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其拖欠劳务费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虽然我也有难处,但拖欠劳务费确实不应该,所欠各原告劳务费金额均属实,我愿意分期支付所拖欠的劳务费。”面对完整证据链呈现出的案件事实,经过多轮耐心劝说,被告朱某某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03 未诉先办显担当

然而,承办法官并未就此止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了解到案外人邱某某同六位原告情况一样,但还未通过诉讼途径维权。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官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积极与邱某某进行沟通,将邱某某与被告的劳务合同纠纷在本案中一并化解,切实实现把“调”再向前延伸,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化解在源头。最终六名原告及案外人邱某某与被告自愿达成分期付款调解协议,案件得以圆满解决。“法官,太感谢你了,没想到我也能和他们一起拿到工资了,你们效率太高了。”邱某某激动地说。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一份薪水,不仅关乎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沛县法院朱寨法庭不断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探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主动将司法服务向前延伸,减轻人民群众诉累,不仅解决了农民工的“薪”愁,也推动实现矛盾纠纷的“心”愁实质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