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位于万里长江与滔滔黄海入海口的江苏南通中院采访,听到了许多当事人夸赞该院执行局的法官们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就像万里长江水和滔滔黄海水一样,令人心旷神怡。广大当事人赞扬说:“这个法院的执行官格外亲。”

“我们打心底感谢你们”

那是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二天,某茧丝绸公司宿舍楼军转干部和下岗工人住户代表一行4人专程来到南通中院,给中院执行局送来了“公正执行创公信,司法为民建和谐”的锦旗,还给中院领导附了一封感谢信。他们激动地说:“我们打心底感谢你们。”

 某茧丝绸公司长期拖欠某农行的贷款,案子到了执行阶段,南通中院决定依法拍卖这个公司的资产,包括长期居住在茧丝绸公司宿舍楼的几十户军转干部和下岗工人的住房。获知这一情况,这些军转干部和下岗工人心急如焚,忐忑不安:如果法院一旦执行了,自己就有可能被新的买家赶出宿舍楼,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那几天,他们吃不香,睡不安,不停地找有关部门上访。南通中院分管执行的副院长李莹知道后,多次听取执行局领导和承办法官汇报情况,要求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依法办好案子。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中院执行局领导和承办法官专程前往做工作,答应确保他们有地方居住,可他们还是放心不下,在法院组织拍卖的当天,这几十户人家又赶到现场向执行法官说明情况,提出要求。中院执行局领导和承办法官耐心听意见,讲法律。此后,中院执行局领导和承办法官多次前往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农行和茧丝绸公司的矛盾,赢得了农行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形成了一个合法、合情、合理的执行方案,既使这个案件圆满解决,也保住了这几十户人家的居住权,赢得了三方当事人的满意。

“执行官比我们的亲人还亲”

原告江苏某茧丝绸棉业有限公司通过被告浙江某茧丝绸交易市场以互联网进行“合同订购交易”。根据被告的要求,原告先后向被告汇款4000万元。后来原告获知被告隐瞒其未取得该种经营所必须具有的特别许可证的真相。2006620,原告起诉到法院,并提出了1300万元的财产保全申请。当天,南通中院发出了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第二天又发出了民事裁定书,然后中院执行局组织人员火速分赴浙江进行首次查封冻结,时近半年,又第二次前往冻结和查封土地。2007年春节一上班,人们还沉侵在节日的喜庆中,为了确保权利人的利益,中院执行局的法官不讲困难,不讲条件,奔赴浙江,时近中午,法官们顾不得吃午饭,先后去了3家银行续冻,一直忙到下午2点多钟。此时,大家饥肠辘辘,口干舌燥,腰腿疼痛,吃了点便饭,又忙着赶路。31,浙江新昌时值中雨。法官们冒雨马不停蹄地前往新昌财产保全。赶到新昌时,法官们已疲惫不堪,走路一拐一拐的,没有休息,心中装着权利人的利益。最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终于续封了土地。某茧丝绸棉业有限公司的领导获悉此情此景后,动情地说:“南通中院的执行官比我们的亲人还亲。”

“你们的行动真让我们感动”

这是一起特殊的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住同村同组,两家前后相距不到100。申请执行人于某是一桩故意杀人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于某今年14岁,她的母亲马某与同组组民杨某有不正常男女关系。20062222许,杨某在本村村部附近用空心铁管击打马某丈夫的头部,致其昏死后将其抛至河中死亡。后杨某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死亡赔偿金、两位老人的抚养费和小孩的抚育费等共计人民币148992.5元。杨某杀害于某的父亲,给两家留下了惨剧:于某要读书,她的爷爷奶奶70余岁,体弱多病,住两间破陋的房子;杨某的父母近80岁,常年生病,终日在家以泪洗面,杨某的妻子帮人打工和种地,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住一幢负债盖起来的二层楼的房子。为了既保证申请执行人权利的实现,又保证杨某父母和妻子应有的居住权,驱散双方老人心头的阴影,南通中院法官没有采取简单强制措施,而是和风细雨地做工作。这天,他们冒雨踏着乡间泥泞的小路,先是来到于某爷爷奶奶家中,嘘寒问暖,从法理情上帮助老人从悲伤中走出来,要他们克服困难,抚育小孩。接着,法官们又冒雨来到杨某家中,年近60岁的法官王有强安慰两位老人,慢声细语,耐心细致,杨某的父母被感动了,终于答应配合法院执行。法官和法警冒雨帮助一起搬东西,雨水打湿了衣服,浑身冻得瑟瑟发抖,却全然不顾,顺利查封了房子。法官们临走时,申请执请人和被执行人说:“你们的行动真让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