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我带着一种美好而神圣的憧憬考入法院,不久,我们一同进入法院的其中四名年轻同志被分配到远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土山法庭工作,二十二年转眼即逝,回顾法庭那段苦乐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

那时的交通不便,公共汽车每天只有早晚两班,而且道路崎岖不平,汽车在颠簸摇晃和尘土飞扬中行走,碰到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汽车熄火的事常常发生。后来我们几位同事干脆不乘汽车,约好每周一早上在运河大桥头等候,一同骑自行车去法庭,周六晚再一同回家。一路上,我们有的说笑,有的哼着小调,在极不平坦的路面上骑车赛跑,洋溢着青春活力。晚上我们聚在办公室借着微弱的灯光从书本里寻求知识,或一起讨论案件审理情况,或相互交流工作体会。偶尔在闲暇时也一起到住地露天电影场看上一场八十年代初期拍摄的电影。当时的法庭工作和生活条件虽然十分简陋,但是,觉得很充实,工作和生活都赋有诗意。

那时,法庭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轿车,只有自备的自行车,而且都是28型的横梁大架车,尤其是我们女同志,骑这种车很不方便。当时办案模式与现在不同,大量的证据都要靠法官自己调查取证,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深入乡村,向群众调查取证。记得有一天上午,我和庭长骑着自行车去法庭辖区调查取证,当时的乡村土路狭窄而崎岖不平,自行车在路面上颠簸得厉害,我双手紧握车把,目不斜视的注视着车轮下的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手被震的麻麻的。突然,前轱辘侧过一个光滑的土堆,竟然连人带车翻倒在路边的泥沟里,庭长赶忙将我拉起来,并把我的自行车从泥沟里拽了上来,看了我满身的泥土,便关切地问:“伤着了没有?”,当时,我的膝盖虽然有点痛,但仍然坚定的说:“没有”。随后,庭长把我的自行车修整后,我们又继续赶往调查地点。

调查工作完成后,我小心翼翼的跟在庭长的后面骑车回到了法庭。同事们看到我身上的泥土,赶忙围过来询问,摔伤了吗?确认没事后,另一位女同志也将骑车摔倒的事讲给大伙听,同志们会心地笑了。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女同志中间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没有因此退却过,相反,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吃苦精神。

当时法庭没有食堂,住庭的同志要到附近的邮电所食堂就餐,如果去晚了很可能就没有饭吃。记得刚到法庭工作那年冬天,我因长智齿,牙痛的厉害,半边脸肿胀着,嘴巴张不开,饭也不能吃,到了晚上我一个人很早就回到宿舍。正当我想如果在家里,妈妈可能要对我特别照顾时,突然,有人敲门,惊疑中开门一看,原来是刘庭长的妻子端来了刚刚熬好浓浓的大米稀粥,满满一盘炒鸡蛋,并说:“小李,听说你一天没有吃饭了,不吃饭可不行,赶快趁热吃吧”。顿时, 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虽然吃不下,但是,我还是硬撑着吃了几口。一碗稀饭,一盘炒鸡蛋虽然不算什么,它却蕴涵了领导的关怀和照顾,让我感觉到亲切和温暖,更加坚定了我在法庭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我现在已过不惑之年,但常常会想起法庭那段经历,每每让我觉得苦中有乐,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