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人类最好的语言,一次嘴角的轻轻牵动,一个漂亮的小小孤度,心情就会在笑容中升温,暖流就会在心中涌动。微笑就象春天里闪亮的花朵,夏日里如水的清风,又恰似秋天里高洁的云朵,冬天里温暖的阳光。微笑,是一溪清泉,沁人心脾;微笑,是一团火焰,温暖你我;微笑,是难忘的记忆,挂在自己的脸上,映在他人的心里、、、、、、

记得小时候怕打针,当护士阿姨微笑着问:“小朋友,哪儿不舒服啊?”疼痛,在那一刻似乎减轻了许多,护士阿姨那灿烂的一笑在儿时的记忆里是那么的美丽,动人;上学时,当老师微笑着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一股暖流煞时会流遍全身。老师的微笑就象妈妈关怀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岁月悠悠,人间情长。微笑,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播下记忆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照耀和滋润下开花,结果。

记得我在上班不久的一天上午,一位农村老大爷到法院咨询。因为对法院不熟悉,在办公楼里转悠了半天,试探性地走到我的身边,向我打听情况。我微笑着站起来,请他坐下,然后对他的咨询一一做了解答,并引导他来到了立案大厅。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没想到那位老大爷办完立案手续后,竟又回到我的身旁表示感谢。送走了这位老大爷,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一个不起眼的帮助,一个谁都能给予他的举手之劳,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让年逾花甲的老人来向我道谢。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样?我陷入了沉思、、、、、、假如,我们是那位老大爷,在有困难的时候,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面前走过的是不屑一顾的人流或着听到的一句:“不知道,不清楚!”??我们会怎样想?心里会是啥滋味?想来想去,我终于从儿时的记忆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就是微笑服务的力量。它不仅我需要,你需要,他需要,我们的老百姓更需要啊!

曾几何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成了群众饭后茶余议论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议论和评价,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还能不屑一顾吗?群众说:法官,是他们的父母官。扪心自问:我们给予了他们多少微笑和帮助?法律的威严和公正来自于司法为民。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来自于高尚的职业情操,群众的掌声和赞誉来自于微笑服务。横眉冷对,失民心;俯身为牛,耕天下。这个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摆正位置,热情服务,公心为民,才能赢得赞誉啊!

也许有人说,“人认包拯笑比黄河清”,要当包拯就得“黑脸”,要当海瑞就须“铁面”。看到包拯笑比看到黄河清还要难,却为什么被人们所称道?在古代中国法即刑,刑即罚,包公的脸其实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一个符号,表明中国古代法律的冷酷和森严。而今,在走向法治的中国,法律不反具有惩罚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具有保障人权的作用,现代司法文明注重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在现代法治社会,诉讼当事人不仅追求判决结果的实质正义,也要求在诉讼过程中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这是程序正义应有之义。因此,现代法官的“微笑”是折射制度进步的“微笑”,是体现司法文明的“微笑”,是展现公正艺术的“微笑”。

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新时期法官的良好形象,是时代的要求,是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从儿时对微笑的记忆直到踏上工作岗位后对微笑的理解,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微笑服务,不仅仅是挂在脸上,还应铭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因为微笑服务代表的是一种服务理念,一种工作作风,一种职业形象。在法院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或多或少地与老百姓打交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家,代表着我们这个集体。只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群众的微笑,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得到这样的微笑才会感到最真,最甜,最难以忘怀。

??微笑服务,会让我们的工作目标坚定,事半功倍;会让我们的生活热情奔放,充满激情;会让我们的青春绽放异彩!微笑服务,热情工作,是我们共同的信念,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在微笑中坚定为民服务的承诺吧!